秋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进行体检和义诊。
惠阳区滨水公园健康主题公园的宣传栏。本版图片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2020年,惠阳区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23年5月,惠阳区顺利通过市级评估组验收,达到省级健康促进区推荐标准;全力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扎实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
近年来,惠阳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完善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打造健康促进场所,大力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全社会形成“共谋健康、共建健康、共管健康、共享健康”的健康新生态,惠阳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新局面。
成效显著
构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新格局
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慢性病的高质量防控。据了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病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更是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惠阳区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控工作,积极发展慢性病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在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新格局,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大力创建健康环境
什么是慢性病?据了解,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省、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中,惠阳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开展从上到下多部门联动,建立有效工作管理机制。成立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由惠阳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慢性防控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决算管理;制定《惠州市惠阳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和《惠州市惠阳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方案》。建立多部门联合督导机制,将烟草控制、降低有害饮酒、减盐、控油等慢病防控纳入各部门规章制度,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的运行、质控机制。惠阳区疾控中心、区直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对口支援,强化基层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有单独的科室负责慢性病防控科室,并由专职公共卫生人员承担相应工作。
今年9月21日,2023年惠阳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在淡水卢屋山公园举行。活动主题为“‘三减三健’从我做起”,即减油、减盐、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现场健康科普课堂、健康义诊吸引了市民的积极参与。
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慢性病的重要盾牌。惠阳区不断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目前,惠阳区创建了52个健康社区、10个健康单位和10个健康食堂、520个健康家庭、5家健康酒店、10间健康学校、2条健康步道、1个健康小屋、1条健康一条街,1个健康主题公园,15分钟社区健身圈建设工作完成,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入开放比例100%;9个镇(办)医院均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点,覆盖率为100%。
此外,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开展慢性病主题宣传日宣传,通过“三减三健”“健康食堂减盐行动”,推广使用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健康腰围尺。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50名,组建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让慢性病防控从改变群众生活方式开始。
慢性病全程管理成效显著 示范区特色建设初见成效
开展学生、老年人、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等特殊群体健康体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落实高血压、糖尿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建立区域信息平台,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惠阳区慢性病全程规范管理近年来成效显著。据介绍,全区基层医疗机构都具备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4种技术,开展重点慢性病、重点癌症早筛查和早期诊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群众慢性病知晓率、规范管理率、血压血糖控制率。同时,建设中医馆、中医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高质高效推动“四大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省级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等。
开展慢病监测评估,助推慢性病防控工作。惠阳区卫健系统已完成开展1次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2次慢性病与营养监测,1次社会因素调查等大型慢性病监测工作。同时做好全人群死因监测、肿瘤随访登记、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掌握辖区重点慢性病状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为惠阳区慢性病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惠阳区在示范区特色建设中也初见成效。从2020年起,惠阳区参加了全国4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每年组织300多名队员参加为期100天的精英大赛,每一届均获国家、省级多项奖项。开展“示范区改变糖尿病”行动,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糖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窝沟封闭”专项行动,从2017年起对22696名学生进行了免费窝沟封闭,减少了儿童龋齿率。
乘势而上
全力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指数、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惠阳区全力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突出特色发展,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从0到1,从1到7。这是惠阳区镇隆镇中心卫生院近年来中医药人才发展的两组数字。为了发展中医药健康事业,镇隆镇中心卫生院最开始建设中医馆,但却缺乏中医药人才。在惠阳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镇隆镇中心卫生院想方设法培养了1名中医药人才,实现了零的突破。有了人才,该院中医馆开始为群众服务,逐渐赢得群众认可。随后,继续不断引进中医药人才,有了包括副主任中药师、主治中医师等在内的7名中医药技术人才,并在当地开展具有显著疗效和成本优势多种中医药服务项目,为不少当地群众减轻病痛,赢得了群众好评,在当地有了一定影响。
镇隆镇中心卫生院中医健康事业的发展,是惠阳区中医卫生健康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惠阳区将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工作列入惠阳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创建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创建工作。建立健全中医药强区配套政策措施,持续完善政策环境,2022年至2023年投入中医药发展经费超千万元。印发实施《惠阳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关于激励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文件,为中医药科技发展制定政策措施和科研规划,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惠阳区中医医院与9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9家中医馆、14间中医阁,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中心卫生院均能开展6类10项以上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医院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9.37%……惠阳区在创建工作中,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基本形成“龙头领先、枢纽联动、基础扎实”的网络格局,极大提升了中医药的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不断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夯实发展根基。惠阳区近两年通过公开招考方式招聘中医药技术人才11人,为区中医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利用三支一扶政策为基层医院补充中医药后备人才4人。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类别医师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及相关人员西学中培训,每年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参加市级、区级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中医药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名中医工作室落户惠阳,开展师承教育,现有黄春林、朱锦善、邹旭、王学兰共4间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叶远松省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间,目前培养弟子44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7.4%。
突出中医药特色服务 有效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近年来,惠阳区这样的场景十分常见:中医人才走进社区或者乡村,为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为老人提供中医药保健指导服务;对0至36个月的婴幼儿,为家长传授摩腹、捏脊、揉穴等中医调养方法,让家长更好地养育孩子或者解决孩子轻微外感。
惠阳区不断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服务,助力健康促进。将中医药融入老年病科建设,惠阳区中医医院老年病、慢性病中医服务内涵和技术方法不断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高层级老年病中医专业人才数量不断增加,结构更为合理;总结形成老年病专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推广应用,为辖区基层医疗机构老年病、慢性病服务提供指导和示范,促使中医药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方面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着力提高惠阳区中医药治疗参与率,鼓励各医疗机构积极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
中医阵地建设不断加快。对区域内中医馆实施提升改造,完善中医科门诊、针灸推拿科、理疗科、中药房等科室设置,配备中药饮片达300种以上,增加中医病床,配备针灸、火罐、刮痧板等不少于6类中医诊疗设备,中医药特色氛围浓郁。大力推进惠阳区中医医院新院项目建设,设置床位300张,总投资估算为65467.11万元。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惠阳区设立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三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良井镇和镇隆镇中心卫生院成为教学点,同时依托省级、市级培训专家,为惠阳区基层医、护、技中医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项目培训,不断提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适宜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镇隆镇、良井镇、永湖镇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具有显著疗效和成本优势的中医药服务项目。
此外,惠阳区还大力弘扬中医“治未病”理念,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惠阳区中医医院将中医治未病与健康体检有机融合,实现健康评估、干预、追踪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结合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发展,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开展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等六进活动,组织义诊医疗队,每个月以不同主题深入基层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系列活动”,进行中医药科普宣传,让群众了解中医药、相信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实现服务零距离,有效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抓实创新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2023年11月初,一部反映惠阳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短视频——《“微光”自有力量》,在惠阳区火了。短视频从惠阳区5个基层公卫人的视角,讲述了基层一线从事基本公卫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日常:奔波在乡镇社区、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体检义诊,入户随访,用初心践行责任和使命,守护百姓健康。
这部短视频由惠阳区卫健局自编自导自演,主要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实接地气的故事和画面,深刻反映了惠阳区近年来如何扎实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惠阳区人民群众。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全民健康的基石,集中体现着党和政府的温暖。惠阳区不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质优便捷、舒适安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优化协调联动机制 强化基本公卫服务项目管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主要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面向辖区内常住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旨在让辖区常住居民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惠阳区近年来扎实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23年1-10月这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
为6024名新生儿进行了访视,访视率为97.29%,为54419名0-6岁儿童进行了健康管理,管理率为93.34%;为5972名产妇进行了产后访视,产后访视率96.45%;为32453名老年人进行了健康管理,管理率为66.46%;为37323名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任务完成率为100.25%;为15618名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任务完成率为102.82%;为33355名老年人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规范管理率为68.31%;为16519名0-36个月儿童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规范管理率为80.96%。
近年来,惠阳区完善网格管理体系,优化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成立惠阳区基本公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惠阳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强化网底建设,优化工作环节,完善了组织管理体系。
抓严抓实基层医疗机构各项基本公卫项目落实落细。自2022年8月起,惠阳区卫健局开展短板项目周报制度,对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进行每周一报,及时掌握各单位上周工作进展情况。
做好调研督导,及时掌握进度。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展季度调研和绩效考核,以及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交叉督导,不断提高项目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打造专业基本公卫人才队伍 创新破解项目资金分配难题
为提升惠阳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水平,惠阳区强化技能培训,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基本公卫人才队伍,提升人员技能水平。自2023年2月起,惠阳区卫健局实施月度培训制度,组建区级培训师资队伍,提供试讲试练平台。截至目前,惠阳区已开展了7期培训,多次邀请省、市级专家组成员授课,月度培训有序开展。举办了惠阳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推动惠阳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持续健康发展。9月22日,惠阳区代表队参加惠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的角逐,从全市13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团体二等奖,参赛队员也荣获多个优秀个人奖项。
医防融合工作方面,惠阳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逐步完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诊疗和健康管理流程,有序整合机构内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等资源,推广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服务、签约服务模式,形成慢性病管理一体化。同时,惠阳区卫健局参照上级考核指标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工作薄弱环节,印发《惠阳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分配方案》,破解资金分配难题,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了机构和人员积极性,提升了项目服务质量。
接下来,惠阳区卫健局将继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宣传,提高社会认知程度,加强慢性病管理一体化,健全医防融合体系,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公卫工作下沉,加强部门协作,完善流动人口网格管理,确保各项服务惠及每家每户,不断增强群众的健康素养,切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惠州日报记者方莲花
通讯员孙筱雅 魏小林 罗海堂 邓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