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防治知识进校园”宣教活动现场。
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艾滋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惠州市自1996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至今累计报告存活病例近3000例,2023年新报告病例近400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中以异性传播为主,男男同性传播占比逐年上升。全市艾滋病疫情总体呈缓慢上升态势,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在惠州市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艾滋病防治专项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部门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防控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大力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进一步筑牢百姓健康屏障。
落实检测监测随访
展现人文温情关怀
惠州艾滋病疫情如何进行监测?这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艾滋病疫情监测主要通过以下多个方面开展:全市129间具备检测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室、实验点动态记录汇总检测数据;四类人群合计5个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定期监测;13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面向全市群众提供免费咨询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定期病例随访管理等。
据介绍,如果通过检测监测发现艾滋病确证阳性病例,全市各级疾控中心将为该病例提供首次及后续每三个月或六个月的随访关怀、国家和本地防治政策宣讲,并及早就近转介开始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病例治疗期间,为其提供每年至少一次免费CD4细胞计数和艾滋病病毒载量检测以观察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为其配偶提供定期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近年来,惠州市病例随访检测率、阳性者配偶检测率均超90.0%,市疾控中心将国家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中的检测随访落到实处,为每位病例提供人文温情关怀,切实提高其生命质量。
高效推进扩大检测
便利可及全市覆盖
群众一旦发生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该怎么办?答案是:即时就近前往惠州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VCT点)求询,由专业技术人员科学评估风险后作出检测和预防建议。
为更好地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惠州市重视VCT点建设,近年来突破原先仅在各级疾控中心设置的局限,逐步扩大覆盖至妇幼保健院、县区人民医院,现已完成各县区1至2间VCT点的建设,特别是在2023年增设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VCT点,填补了该区空白。
检测是发现艾滋病感染状况的首要措施,扩大检测覆盖面更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防止二代传播的关键一步。近年来,惠州市持续推进本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网络建设,从2018年全市仅有46间检测实验室、实验点,发展至2023年的129间,已实现各县(区)全覆盖,不仅包含各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还包含部分民办医疗卫生机构,为群众构建了便利可及的检测网络。
同时,创新探索、实践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点建设,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办医疗卫生机构加入全市检测网络,提高扩大检测的推进效率。市疾控中心(惠州市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定期开展全市实验室、实验点质量考核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供常态化技术支持和指导,保障全市艾滋病相关检测安全、规范开展,为群众提供科学的检测依据。
夯实“一站式”基础
不断优化工作模式
近年来,性接触传播已成为艾滋病疫情传播的主要方式,传播更为隐匿。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病例晚发现、失访、未及时治疗等新老问题和难点问题并存,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更为艰巨。
为了解决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新老难点问题,惠州市在2017年启动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一站式服务”以市卫健局、各县(区)卫健局为组织管理机构,以市疾控中心为实施督导机构,以各艾滋病定点收治医院为平台,将全市具备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凝聚为一个整体,在发现筛查阳性病例时,即时为其提供转介服务,就近前往辖区定点收治医院进行确证检测和CD4细胞计数检测,定点收治医院为确证阳性病例提供直接入治服务。
经过努力,“一站式服务”彻底取代以往拖沓落后的工作模式,惠州市艾滋病防治踏上新台阶,成效立竿见影。接受“一站式服务”的病例入治时间较以往缩短31天,14天内开始治疗的比例达到67.4%;病例首次接受CD4细胞计数检测的比例从87.7%提高至95.1%;全市治疗覆盖比例从57.0%提高至93.3%,居于全省前列。受检者、病例通过“首诊负责” “一站式服务”获得更便捷高效、更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大大增强治疗信心,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一站式服务”也在实施过程中巩固发展。市疾控中心和各定点收治医院最初仅能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检测、CD4细胞计数检测,现已增加提供同步的梅毒抗体、丙肝抗体检测,进一步完善项目,不断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多元化创新化宣教
多部门合作开展干预
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加强和提高群众的防艾知识、防病能力,让群众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市疾控中心一直以来都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列为重点工作,长期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工作方案,积极与各部门通力合作,在各领域多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
为加强流动人口、社区居民、家庭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市疾控中心与各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单位、社工组织携手开展“惠州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宣传干预服务项目”“防艾同行动,幸福千万家”等系列宣教活动,在各个“知艾防艾”宣传社区设置宣传台,通过派发宣传册、现场咨询、健康讲座、知识培训,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宣教。制定《防艾知识问卷》,线上线下共同推动,提高流动人口防艾知识知晓率。2017年至今,艾滋病防治宣教“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家庭”,已覆盖全市4个县(区),惠及群众超7万人次。
近年来,惠州市时有报告学生艾滋病病例,学生疫情防控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帮助青少年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抵御艾滋病侵袭,市卫健局与市教育局紧密联系,市疾控中心与各中职及以上学校持续合作开展“惠州市高校学生社团艾滋病防治干预服务项目”“艾滋病防治知识进校园”等系列宣教活动。2013年至今,全市已有超过20所学校坚持参与系列活动,部分县(区)覆盖至高中。活动除了举办知识讲座,还开展“为艾加点爱手工创意大赛”“为艾而战羽毛球赛/篮球赛”、防艾知识论坛剧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防艾宣教融入学习,融入生活,在校园逐步推进和深入,覆盖学生超5万人次。市疾控中心还协助学校培养师生教育员、志愿者,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进校园”宣教工作。
高危行为干预始终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监管场所羁押人员、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娱乐场所特殊工作者以及性病门诊就诊者等高危人群,市疾控中心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和社会组织,主要通过防治知识宣教、安全套推广、持续监测检测等措施,为高危人群提供干预服务,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进而遏制艾滋病传播。经过多年努力,全市监管场所羁押人员的新发现艾滋病病例数平稳并呈下降趋势,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各级疾控中心还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干预工作,根据本地高危人群所需,逐步完善干预模式,在全市建立可持续非哨点高危人群监测工作框架,及时制定和调整防治策略,遏制疫情传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市疾控中心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在市卫健局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艾滋病防治的道路上务实创新,锐意进取,一如既往为健康惠州保驾护航。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方莲花 通讯员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