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山是龙门县麻榨镇西河村后面的一座大山,距离镇政府大约两三公里。山名和村名都有“西河”两个字,至于是村因山得名?还是山以村而名?因年代久远,已无从查考,但在我的内心深处,西河山和西河村一直是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
西河山之美,美在其高耸的山峰——它的主峰是麻榨镇范围最高的山峰;美在其雄伟的山体——它雄居群山之巅;美在其秀丽的山色——山上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我小时候一直住在麻榨镇政府旁边的一个小山村。那时候每天出门,一抬头就能看见高耸入云的西河山,当真是“开门见山”,令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只见清澈甘甜的山泉水从山上顺势而下,然后流进山脚下的大小河流,这汩汩流淌的山泉水,就像母亲甜蜜的乳汁,滋养着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村民。
世人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但我们麻榨镇的父老乡亲却觉得“不上西河山非英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以登上西河山为荣。虽然西河山距离我家近在咫尺,但我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登上西河山,还是在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天,班里组织攀登西河山活动,全班同学都踊跃参加,大家摩拳擦掌,但山路崎岖而陡峭。当我爬到顶峰时,眺望着脚下绵延起伏的山脉,发现前方的小镇是如此的渺小,顿时让我油然而生“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
西河山还承担了“晴雨表”的重任呢。小时候科技不发达,乡亲们无法通过天气预报来了解天气变化,只好“看云识天气”。由于西河山高耸入云,每当大雨来临之际,黑压压的云层首先会聚集在山顶,这是将要下大雨的信号,正在田间劳作的乡亲们看到后马上就会做好躲雨的准备。那时,我发现每次下大雨都很有特色,只见细密的雨丝呈扇形状从山峰向四周飘散,很快就覆盖了整个上空,多么壮美的一幅动态雨景图啊!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前的西河山上盛产石榴、山蕉、山稔子等各种野果。1938年,日寇在大亚湾登陆后直扑广州,一路烧杀抢掠,麻榨镇毗邻广州,自然在劫难逃,茂密的西河山因此成了乡亲们天然的避难所。乡亲们在通往村子的几条主要通道上安排专人放哨,一旦发现敌情,马上敲钟示警,大家听到后赶紧扶老携幼躲到西河山里,听我母亲说,那时候年幼的她好几次就是我外婆用箩筐挑着躲到山里,从而平安躲过了劫难,西河山就这样用它宽厚坚实的“胸膛”保护了西河村的父老乡亲。
十多年前,我从龙门县城调到惠州市区工作,也把家安在了市区,但我父母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执意回到老家生活了,我只好经常在周末回去看望他们。但看到有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在西河山上种植了桉树,山上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幸好,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山林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实施,西河山又逐渐恢复了原有的模样,山上的动物也不断增多和热闹起来。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魂牵梦绕的西河山也将恢复美丽而神奇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