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舆论凝共识 文化赋能成效好

惠城区宣传思想文化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08日惠州日报惠城新闻
字号:T|T
<p>    惠城持续优化文化供给,文化赋能成效更加彰显。图为东坡祠景区东坡雕像。</p>

惠城持续优化文化供给,文化赋能成效更加彰显。图为东坡祠景区东坡雕像。

<p>    惠城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p>

惠城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

“百姓名嘴”下基层为群众展开理论宣讲,“四季行”让文明实践时时出彩,越来越多影视剧取景让惠城在荧幕频繁“刷脸”,政务新媒体矩阵单日排行进入全国前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带动消费升级……

紧扣时代脉搏,围绕中心工作,惠城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12月7日下午,惠城区宣传思想文化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现代化一流中心区的目标任务上来,牢记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以新气象新作为全面推动惠城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理论武装

打造“云讲堂”“科技讲堂”“文化讲堂”等品牌讲堂

——思想就是力量。理论宣讲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联系政策与大众的纽带。近年来,惠城区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强化“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高水平发挥引领作用。在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下,各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宣讲课堂更近群众一步。或乡村榕树下、或商圈车间中、或大厦小巷里,理论宣讲员用小故事讲清楚大道理,让基层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宣讲内容和形式更贴近时代。打造“云讲堂”“科技讲堂”“文化讲堂”等品牌讲堂,数字赋能实现理论传播的“落地”与“出圈”,推动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宣讲队伍越建越强。建立“1+16+N”宣讲体系,建成基层宣讲示范点132个,打造青年讲师团、“红色童声”宣讲队、退役军人“战旗”宣讲队、好人宣讲队,充分运用基层宣讲骨干力量,让宣讲员“想讲的”与老百姓“想听的”同频共振。

科学理论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当前,结合中心工作,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积极参与打造“理论粤军”,聚焦现代化一流中心区主题,扎实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宣传矩阵

打造新媒体平台,年阅读量突破5亿

——以主流舆论凝聚共识。在全媒体舆论场中,惠城构筑主流叙述体系,加强舆论引导,高质量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主力军挺进主战场”。设立区融媒体中心,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合作,紧扣重大节点开展主题宣传30多项,在市级以上媒体开设专栏专题40多个,形成“中心+平台”的融合宣传格局。

以矩阵打造,实现流量增量。“新媒体矩阵年阅读量突破5亿”,“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多次上榜全国政务号单日排行榜前十”!自办“惠城发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9大宣传平台,粉丝总量突破120万,聚焦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发出正能量宣传强音。

接下来,将形成更多更富美感、质感的融媒体产品,让主流报道更有深度、温度。推动区融媒体中心提档升级,做强“惠城发布”新媒体矩阵,打造覆盖全网的惠城“传媒舰队”,让正面声音占领主流舆论宣传阵地。

创新外宣方式,城市对外形象更加生动。电视剧《追光的日子》拿下央视综合频道暑期档收视冠军,电影《我的姐妹是网红之追梦花》上线全国院线,两部剧均主要取景惠城,活化了惠城文化元素,嵌入了惠城地域符号。策划开展了“一首歌唱美惠城、一本书传奇惠城、一台戏打动惠城、一部片叫响惠城、一场展品味惠城”活动,推出了“五个一”外宣精品,以视听效果助力城市营销。近年来,仅在中央级媒体(含新媒体平台)刊播新闻200余篇/条,发稿量居全市各县区之首。

构建起大外宣格局,彰显一流惠城魅力。在宣传特色、规模、效应上创新进阶,区委宣传部牵头,联合区文旅、招商、外事等部门,建立全区对外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媒体沟通协作等工作机制,构建起大外宣格局。探索制定外宣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对在宣传惠城上做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奖励,调动社会各界热爱惠城、宣介惠城的积极性、主动性。

文明实践

持续创新“惠城经验”,惠民底色更为浓厚

——当好文明城市“主战场”。惠城坚持凝心铸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入心。

每一年春天,惠城新时代文明实践都有新启航。以“3·5”学雷锋纪念日为节点,可以是“逢5出发”的主题活动日,将文明活动常态化;可以是创新启动“四季行”,将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形成季季有特色、全年有影响的生动局面……与市共享的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愈擦愈亮。

目前,全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33个,“一所一特色,一站一品牌”。推动文明单位与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子”,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擂台赛评选表彰先进,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惠城经验。

感动这座城市的好人不断涌现。全区注册志愿者达36万人,先后涌现出赵喜昌、刘家怡、温伟莲等一大批全国全省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刘家怡是全市首位和唯一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殊荣的个人。

更多更优质的文明实践项目值得期待。结合“党员回家 服务万家”工程,惠城将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党群服务中心深度融合,组建更多规范化、专业化的文明实践队伍。市区一体搭建“一网统管”文明城市智慧平台,推动文明创建与城市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等深度融合。

文旅融合

街巷改造拿下国字号牌子,文艺惠民品牌不断涌现

——从赓续历史文化中坚定自信。近年来,惠城持续优化文化供给,文化赋能成效更加彰显。

惠城作为中心区,与市共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一滴水可以见太阳”,老街旧巷里映现东坡文化、东江文化、东江纵队革命精神,水东街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祝屋巷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蝶变,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以文艺精品鼓舞人。本土作家陈雪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穿越封锁线》获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长篇历史小说《丁未惠州》被列为广东省“致敬建党百年十部红色题材重点作品”。

文艺精品扎根本土,才能枝繁叶茂。“鹅城舞台秀”“西湖花灯”“龙舟赛”“四季村晚”“鹅城文化艺术节”“惠城十三彩”等文艺惠民品牌不断涌现。近年来共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800余场次,受惠群众226万人次。

惠城的绿美风光,也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大放异彩。近年来惠城开发设计10条城乡结合特色旅游线路,推动中山公园升级改造,接下来将推动实施水东街二期业态提升、合江楼优化利用和嘉祐寺、梅花馆修缮活化等文旅项目,汝湖镇千花洲、横沥镇墨园村、山里头农场等项目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