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高企存量有望超3400家,朝“高企数量三年倍增”目标迈进

如何念好高企培育量字经?

2023年12月14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制图 伍丁群

制图 伍丁群

前往惠城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路上,惠州市长园特发科技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陈龙步履匆匆,急着参加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政策宣讲会。像他一样,还有60多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赶集”赴会。

“高企优惠政策力度大,不仅可减免10%税收、研发费加计扣除,还能享受诸多利好……”听完政策宣讲后的陈龙对申报之路更加坚定,“我们会积极推进申报工作,争取早日成为高企。”

并非所有企业都如此积极。有些成长型科技企业、有效期将至的“老高企”,因受持续研发投入不足、财务指标评分较低等因素影响,无法或不愿意申报高企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是衡量一座城市创新能力、创业生态与经济活力的“晴雨表”。截至去年,我市高企存量2853家,同比增长36.4%,增幅居珠三角第一,今年底有望达到3400家以上。

然而,相比珠三角发达城市,我市高企数量仍有差距,特别是可供培育后备企业不足,如期完成“高企数量三年倍增”目标压力较大。如何念好高企培育“量”字经,推动我市高企量质齐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状

发展主力军

全市一半以上工业产值来自高企

位于惠城区龙丰街道的广东恒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专注科研创新,在国内电子工业用密封胶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产品功能替代进口广泛应用于装配行业。

“我们2009年被认定为高企后,在享受政策优惠、投融资等方面享受了诸多‘好处’。”广东恒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何达先坦言,自被认定为高企后,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何达先所说的“好处”,是指企业认定为高企后,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同时申请国家或地方技术项目及补贴更便利。“今年,在高企基础上,我们还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不仅仅是税收优惠、政策补贴的‘真金白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被认定为高企后,更重要的是企业资质、品牌有了显著提升,从而在参加项目招投标、吸引人才等方面有了“加分项”。

高企获得的“好处”,得益于多年来惠州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

成立于2017年的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凭一面“专利墙”的实力成为高企。随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成立两年就实现量产并盈利,钢壳纽扣电池出货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单项冠军”。

“惠州肥沃的产业和人才土壤,让我们迅速成长为国内微型锂电池的龙头企业。”微电新能源总经理徐江涛介绍,微电新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每年营收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逐渐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是国内微型电池领域拥有最多专利的企业。

不仅如此,企业认定为高企还有助于企业走向“培育入库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走进惠南产业园的惠州市聚飞光电有限公司展厅,各类LED、miniLED琳琅满目,科技感十足,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及照明、车用等领域,成为惠州超高清视频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之一。

惠州市聚飞光电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黄惠婷介绍,从2015年在惠州布局建设生产基地,到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认定,惠州市聚飞光电有限公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惠州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

一批高企的集聚,不仅带动产业链发展壮大,也助推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件看似普通的塑料制件,却有着高阻燃、高强度、高耐候等特点,富含满满的科技含量。“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广东泰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昂感慨,凭借多年的技术研发,公司已成长为国内阻燃高分子新材料专业领域的龙头企业。

在博罗,还有众多与泰塑新材料类似的高企。截至2022年年底,博罗县高企有507家、专精特新企业118家。高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较2020年增长77%和2.7倍。

高企数量规模加速增长,成为激活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年上半年,博罗县地区生产总值(GDP)363.85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居全市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高企已实现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八大领域、169个技术节点、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全覆盖。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高企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截至目前,全市100%上市企业、95%专精特新企业均是高企;所有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九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均由高企组建;90%以上的研发投入、八成以上的科技人才、70%以上出口总额、一半以上工业产值均来自高企。

瓶颈

高企申报难

申报标准提高影响企业积极性

位于仲恺高新区的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从事电源部品制造的高科技企业。2008年,该企业成为广东省首批通过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比较重要的认定,我们非常重视,在今年复审中刚通过专家评审。”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负责申报工作的罗经理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企业聘请了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高企认定辅导机构帮助他们完成评审。

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已被认定为高企15年,为何还需要专业机构指导?“高企每三年复审一次。对于我们来说,专利数量和研发投入占比等不是问题,主要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归集等财务方面材料整理比较难,需要专业人士帮忙。”罗经理表示。

“申报难”是企业普遍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除了前期材料整理较繁琐外,更为关键的是国家对高企申报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知识产权授权难度增大,核心指标不达标会被“一票否决”,直接延缓和影响企业申报进度和积极性。

“高企认定是涉及多个领域的复杂过程,不仅需要企业提前规划,各种政策配套服务也要跟得上。”广东信诚国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军荣表示,高企申报需要企业提供核心技术团队和研发人员情况,现在研发人员子女入学、土地供应等配套服务不足,也会影响高企申报。“这就要求企业全面、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条件。”

实际上,不少企业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在认定过程中遇到了难题。

高企“申报难”,从其认定条件以及指标评测就能管窥一斑。例如,细数高企认定八项条件,专利数量、研发人员占比、研发费用占比等是大多数申报企业反映比较难的问题。

以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占比为例,我市部分大企业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占比不足。大企业由于产能产值近年持续增长,导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距离3%的要求差距拉大,而且招聘高水平研发人员难落户,无法将人员统计纳入企业总部,形成“产值越大、工人越多,认定难度越大”的局面。

一边是高企“申报难”,另一边是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不敢或者不愿申报。

“不仅知识产权等核心指标难以达标,由于经济形势不如预期,财务指标评分也较低,我们也不敢申报。”惠州云声科技有限公司执行经理周女士认为,不少企业净资产和销售收入出现短期下滑,大家宁愿保持观望,也不愿花费较大前期成本去申报高企。

“受疫情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近年来不少企业经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些重新认定的企业甚至出现财务成长性评分为0分的情况,财务成长性评分低,导致企业申报难以通过。

在业内人士看来,少数高企认定后获得感不强,认为政策配套服务不够、财税优惠奖补吸引力不大等因素,也影响了企业申报的积极性。

对此,彭军荣坦言,政府部门在确保相关措施落地基础上,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企业知晓认定高企后的好处。同时,也要让企业提前了解申报条件和步骤,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才能确保申报过程更加顺畅,进一步提高企业申报的积极性。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雁来看来,高企申报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现在各地都在大力支持企业申报高企,关键还是企业要满足高企申报的‘硬指标’‘硬条件’,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破题

发力加速跑

增加科技企业库在库企业数量

“企业申报高企流程是这样的,大家要注意这些问题……”在高企申报政策专题宣讲会上,面对企业疑惑,市科技局工作人员现场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有针对性的辅导服务。

“将来,知识产权评分不再简单追求数量,注重高质量、高价值专利是未来趋势。”广东信诚国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徐政平,针对企业申报高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现场进行耐心解答,并给出中肯意见。

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惠州高企保有量已由2020年的1628家增至2022年的2853家,增幅居珠三角第一,排名实现“两年三跃升”、居全省第5。今年底有望达到3400家以上,朝着“高企数量三年倍增”目标迈进。

而这得益于我市坚持把高企培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通过大力实施培育发展高企行动计划,制定高企培育奖补政策,搭建“惠州高新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多措并举加快推动高企数量稳步增长。

目前,惠州已形成“培育入库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链条培育发展机制。

在围绕“高企数量三年倍增”的目标任务下,惠州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高企后备企业库,推动高企量质双提升?

“首要任务是增加科技企业库在库企业数量。”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惠州市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行动计划(2022-2025年)》,我市将有效期内的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企业、申请或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均纳入管理,并开展企业培育成为高企的全生命周期跟踪。同时,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获得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高企认定的硬性指标,亦是首要条件。“应加强专利布局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在业内人士看来,知识产权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可将知识产权培育作为重点纳入县区年度工作任务,帮助正在申请专利的企业加速授权,通过专利导航检索助力企业购买获得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专利。

除了专业机构加持,还需为企业提供哪些精准服务?福建泉州市建立高企培育“云服务”机制,并在福建省首创“高企预诊断小程序”,分技术、产业、财税等领域提供针对性辅导。

“国内先进城市的高企培育做法值得借鉴。”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搭建了“惠州高新服务平台”,向企业发布高企有关资讯,邀请专家录制高企答疑短视频课程,持续开展政策宣讲,妥善解决企业遇到的困扰。

除了为企业申报高企“把脉”外,还需加速创新要素转化效率。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通过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多层次综合配套服务,增强对企业和科研人才‘磁吸力’,推动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普遍成为高企。”

对此,不少企业家深有感触。“职能部门、优秀服务机构提前介入,对我们企业申报认定高企帮助很大,企业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成本。”惠州奥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玉文认为,我市在鼓励企业提前规划申报高企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高企投融资体系,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心剂”。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惠州的“磁吸力”正不断增强,吸引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企业、项目落户。

“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不仅在于自身培育,还要在‘引’字上做文章。”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陈澄认为,我市应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鼓励新落户制造业项目做好研发中心建设和设立研发部门,项目方投产后尽早申报高企。

专家建议

陈澄(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

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高企培育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同时,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又可以进一步带动高企的培育发展。

“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领域迅速成长了一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陈澄看来,惠州可以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引导企业积极抢抓譬如开源鸿蒙等新技术、新风口,进一步带动全市高企培育进程。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投入、久久为功的过程。高企培育要有一个长远布局,摸清企业底数,精准服务企业,形成高企梯度培育机制。比如,原先的小微企业,通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高企的转变。同时,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业团队、创新型企业,通过在惠州的培育,让企业成长为高企。

陈澄建议,惠州可以从推动产业发展的角度,加大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关键还是要筑牢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的基数大了,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高企涌现出来。”

记者观察

高企培育既要数量更要质量

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已成为一座城市产业经济含金量的重要指标。

高企培育不仅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当前,国家对高企认定已从简单追求数量改变为重视质量,知识产权授权难度越来越大,容易导致高企认定“一票否决”核心指标缺失,直接延缓了企业申报进度、降低了通过率。

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惠州还需进一步加大高企扶持力度,加强高企认定后的政策配套服务,加大财税优惠奖补力度,增加政策对企业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对企业申报高企来说,一个专业的第三方知识产权、高企培育辅导机构很重要。目前,惠州有100余家服务机构,应要求其提升服务的专业性。

久久为功。在不断提升高企的“量”上,要坚持推动并提高“质”的“含金量”,实现“含新量”迈向“高质量”。

他山之石

福建泉州

建立高企培育“云服务”机制

近年来,福建泉州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通过强化源头培育、兑现奖补政策、构建“多维度”宣传辅导体系等举措,创新实施高企培育“倍增计划”和“三个一批”梯次培育机制工作做法,使高企培育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优质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

高企数量从2018年的508家增至2022年的2383家,实现4.7倍增长,年申报量和认定量从“百位数赛道”晋级“千位数赛道”,呈现加速跃升趋势。

强化源头培育。泉州建设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种子培育库,深入摸排优质种子企业,挖掘运用高企培育成长规律,构建“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发动组织市县两级储备高企种子培育企业,储备入库高企种子企业高达2040家。

建立高企培育“云服务”机制。泉州在福建省首创“高企预诊断小程序”,分技术、产业、财税等领域提供针对性辅导,立足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陶瓷等全市传统优势产业,结合高企认定八大技术领域,策划举办产业专场培训。针对高企申报研发投入、财税等常见问题组织专题精细化辅导。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袁畅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 邱若蓉 刘建威 谢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