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黔两地不断拓展教育医疗科技等协作领域

“组团式”帮扶精准发力 东西部协作走向纵深

2023年12月26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在黔西南州册亨县高洛街道第一小学,惠州驻黔支教老师带领学生做游戏。通讯员唐涿权 摄

在黔西南州册亨县高洛街道第一小学,惠州驻黔支教老师带领学生做游戏。通讯员唐涿权 摄

跨千里续深情,携山海以致远。来自沿海的资金、技术与人才“应邀”集结,走进大山,送去温暖,送去希望。2021年开展东西部协作以来,惠州从教育、医疗、就业、社工等领域加强对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全方位帮扶,打造多维度帮扶大格局。目前,惠州257所学校、53家医院、62个经济强镇(街道)与黔西南州277所学校、62家医院、85个乡镇实现结对,惠州市148个强村(社区)、176家企业、49家社会组织与黔西南州468个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伴随一段段佳话在两地传颂,东西部协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助力黔西南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篇篇惠黔协作的时代篇章呈现在眼前。

人才下沉

以黔为家架起两地连心桥

“因行李太多,我们选择开车过来,花了一天半的时间抵达晴隆。”大亚湾驻黔支教老师陈伟国把自己的支教之旅比喻成一次跨越山海的“搬家”,因为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母亲、妻子和孩子。

陈伟国的妻子朱秀洁也是一名教师,开展教育帮扶期间,这对支教“夫妻档”在晴隆县第三中学任教。

对于当地的学生,朱秀洁起初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直至一件小事的发生。“我刚来学校的时候,向一名学生问路,孩子不小心指错了方向。这只是一件小事,事后我几乎都忘记了。谁料几天后,我竟然收到一封信,内容是针对那次指错路的事向我道歉。”朱秀洁说,在后来的接触中,她被学生淳朴真诚的品质感动,决心用爱在晴隆大地浇灌教育之花。

和陈伟国夫妻一样,以黔为家的支教老师并不少。从惠东荣超中学到望谟实验高中支教的方海波,以前没有听说过望谟这个地方,但支教的第二年,他就带上同为教师的妻子何玲琼以及3岁多的儿子走进望谟,就是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通过教育找到更好的出路。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的故事,不只在教育领域,也在惠州“组团式”帮扶的医院、社区、企业里上演。

黔西南州的晴隆、册亨和望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惠州把“组团式”帮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选派24名人才“组团式”帮扶6所中学、1家医院,加大帮扶资金向帮扶学校和医院的倾斜力度,仅2023年就向“组团式”帮扶6校1院提供2000多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用于学校、医院的硬件升级、短板提升等。

“想种羊肚菌,可是买菌种的钱还没有凑够。”正当晴隆县碧痕镇羊肚菌种植户黄飞犯愁时,来自惠州市农业银行的援派干部蔡锦州上门为其“解囊”,短短3天,银行便投放了“富民贷”10万元,帮其购买了10亩地的菌种,并扩建了大棚。

在黔西南州帮扶的两年时间里,蔡锦州挂任农业银行晴隆县支行副行长。在这里,他踏实做好“三农”服务,奔走在以金融服务牵线搭桥的道路上,为农户解决了一个个难题,也与当地农户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很多参与帮扶的人员已经把黔西南州当作“第二故乡”,为自己奉献力量帮助当地百姓而感到自豪。

人才培养

“造血式”帮扶搭建快速成长平台

“患者接近60岁了,是这个位置导致她常年腹痛。这种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手术比较复杂,可以这样处理病灶……”在兴仁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来自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的刘跃强为一名乙状结肠腺癌患者施行手术,旁边是一群围观学习的医生。手术过程中,刘跃强充分展示精细的操作、娴熟的处理手法,向当地的医生传授宝贵经验。

刘跃强参与博罗县与兴仁市的医疗协作以来,在救治患者期间,时常关注当地医技水平。为了更好地向当地医生传经送宝,原定一年的帮扶,他主动申请延长为一年半。

这样的教学场景也在望谟县上演。望谟县人民医院有个“产前超声检查专家工作室”,成立这个工作室的缘由,是当年跟岗医生对惠东县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杨俊威说的一句“还有很多想要学的”。

2021年7月,杨俊威接了一个带教任务,接触了来自望谟县的跟岗医生。9个月后,他跨越1300多公里到望谟县人民医院参与医疗“组团式”帮扶。

在望谟,通过开设“产前超声检查专家工作室”,杨俊威救治患者的同时,还重点带教专科医生,通过理论授课、业务培训、带教指导、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等方式进行带教,为当地培养优秀的产筛人才,实现“造血式”帮扶。

从“输血”到“造血”,人才的“传帮带”作用越发明显。近年来,惠黔两地不断拓展教育、医疗、科技等协作领域,全面深入推进人才交流,打造“惠才走进黔西南”品牌,创新开展“人才行”、科技走访、研讨班等活动。伴随互访交流、异地授课、云端送学、远程会诊等人才培训工程的实施,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已悄然形成。

截至目前,惠州市选派20名党政干部、447名专业技术人才到黔西南州挂职和交流学习,黔西南州选派18名党政干部、1069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惠州市挂职和交流学习。“输血”与“造血”并重之下,黔西南州各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质的飞跃,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已然形成。

点亮梦想

“山海同心”工程点亮百姓“微心愿”

“谢谢你们,自从有了这个药柜,家里的药瓶药罐不再乱丢乱放,家里也整洁了,我根据标签找药更方便了。”晴隆县三宝街道阿妹戚托小镇居民杨正文指着志愿者捐赠的药柜开心地对社工人员说。

84岁高龄的杨正文曾是一名驻守边疆的抗战老兵,退休前是一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因为对中医研究颇有兴趣,在他的家里总是堆满了各类药品。此前探望杨大爷时,社工和志愿者发现杨大爷家的药品堆放得杂乱无章,于是特地赠送他一个药柜,让药品“住进新家”。

三宝街道是易地搬迁安置区,这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占比较高,结对帮扶中,大亚湾区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的纽带作用,带领从大亚湾选派的医生、教师、社会工作师团队进驻三宝街道,形成“党政牵头 医教同行 社工携手”的“兵团式”服务机制,依托“兵团式”帮扶为特殊群体提供心理关爱、学习辅导、送诊等服务。

“孩子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书桌和台灯,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全部挤在一张小饭桌上围着昏暗灯光写作业了。”晴隆县东观街道老营社区居民赵玖会说,自己养育了9个孩子,最大的已经读高二了。由于家庭比较困难,没办法为孩子改善学习条件。得益于困境儿童“学习生活空间改造”项目,自家也按照“一床、一桌、一灯、一凳、一书柜、一衣柜、一床上用品、一窗帘、一顶灯”的标准配备设施,孩子做功课都特别有劲。

今年困境儿童“学习生活空间改造”项目为晴隆县100名以上困境儿童进行学习生活空间改造。而这,仅是“山海同心”工程的其中一个特别项目。与晴隆县结对帮扶以来,大亚湾区聚焦晴隆县10类重点人群,联动100个以上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为晴隆县老百姓点亮“微心愿”1000个以上。截至今年11月,“山海同心”工程共完成8051人的梦想心愿。

据悉,“兵团式”帮扶模式以及“山海同心”工程两项经验,均被全国东西部协作工作推进会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情系百姓心连心,精准帮扶献真情。在晴隆、册亨和望谟开展“组团式”帮扶的同时,惠黔两地聚力“共建协作示范学校、医院”建设,不断扩大学院、医院结对帮扶覆盖面,2021年以来共高标准选派447名教师、医生及社会工作、科技等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协助推进当地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

念好“山海经”,延续“山海情”。三年的互促互动、互惠互利,惠黔两地的情谊愈显醇香浓厚。接下来,依托“组团式”帮扶,两地将在交流沟通上更进一步,探索更多渠道,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组团式”帮扶机制,推进多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结对帮扶,携手共创惠黔山海协作、共赢发展的标杆典范。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