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街道塘尾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望楼前将建儒学广场和朱子文化研学基地

2023年12月26日惠州日报大亚湾新闻
字号:T|T
    村里青少年诵读《朱熹家训》,传承朱子文化。

村里青少年诵读《朱熹家训》,传承朱子文化。

沿着平整的柏油路来到西区街道塘尾村,巨大的朱熹雕塑、中国传统《中华二十四孝》碑林立于朱子文化广场。朱熹的《观书有感》被制作成石雕摆放在文德庭天井内。塘尾村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后人聚居地,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大亚湾有4个村入选,塘尾村正是其一。该村正不断挖掘和弘扬朱子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设立朱子学堂项目推动自治法治德治

新旧交织,古今相融。塘尾村既有毗邻大亚湾万达商圈的便利,也有传承百年的文化底蕴。“人无德不立、村无德不兴。基于塘尾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确立了‘先连脉形德,后聚气兴业’的发展思路。”在塘尾村党总支部书记朱伟奇看来,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塘尾村首先要赓续“文脉”,挖掘、传承并弘扬朱子文化精神,不断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推动自治法治德治在村里落地生根。

2017年以来,西区街道办联合塘尾村党总支部设立朱子学堂项目,长期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开展“童蒙养正”班及“教子有方”班,为村中青少年群体及居家妇女讲解朱子文化内涵,培养本土朱子文化导师队伍。这样不仅让文明和谐乡风“吹”进村民心里,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村民杨红说,村里大多数妇女在做好家庭垃圾分类、门前三包等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反电信网络诈骗、禁毒等入户宣传工作。“村里定期组织我们学习新知识,这些课堂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志愿服务能力,还能增进家庭和睦。”杨红说。

让塘尾村留得住乡愁是村民共同的心愿,同时也是该村激活村民主人翁意识的生动写照。在墩顶村民小组,昔日有片杂草比人高的池塘。2022年,在村民的提议下,塘尾村将池塘与周边空地连接,规划打造村民休闲娱乐的新打卡地。今年10月,墩顶村民小组健身小广场建成。“在留住乡愁的同时,我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村民朱小文说。

近年来,塘尾村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村道路面沥青铺设、村庄美化绿化等工程,积极开展农村破旧泥砖房清理整治和农房风貌管控提升行动。目前已铺设污水管网7.48公里,铺设沥青路面约650米;完成多个村民小组风貌提升,排水系统更新及文体活动设施建设,停车场、篮球场升级改造,大大提人居环境。

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带

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乡村环境为文旅项目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今年,西区街道办坚持“一村一韵”的原则,打造一条集休闲度假、文化研学、养生运动、餐饮娱乐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带。

“上个月,大亚湾儿童公园周边的露营项目正式开业!”大学毕业生朱达康在谈到回乡创业的原因时说,塘尾村在大亚湾人气最旺的两个地标之间打造示范带,他信心十足。

记者了解到,塘尾村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带南连大亚湾儿童公园,东邻万达广场,立足塘尾村龙山、虎山及古树的生态,有机整合朱子文化、非遗文化、侨乡文化以及古迹建筑等元素,将打造成集特色产业、文旅休闲融合发展的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使命任务。”朱伟奇说,过去,在塘尾村历任村委班子成员的努力推动下,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健全的基础设施。如今,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将在“聚人气”和“兴产业”的新征程中砥砺前行。

当下,塘尾村正积极谋划汉服秀、灯谜秀、非遗美食体验日及朱子学堂开放日等游客体验活动。“在一座近80年历史的望楼前打造文化基地。”朱伟奇介绍,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朱氏望楼位于松山下村民小组,未来,他们将以此望楼建筑为主体框架,打造1300平方米的儒学广场和朱子文化研学基地,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更深层的文化魅力。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通讯员陈婷婷 朱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