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西区新寮村“以工带商,工商联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厉害了!年收入超4600万元

2023年12月2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大亚湾区西区街道新寮村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惠州日报记者陈涛 摄

大亚湾区西区街道新寮村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惠州日报记者陈涛 摄

    这个村庄不简单

这个村庄不简单

上午11时左右,位于大亚湾西区新寮村坪北一路的“湘美浏阳蒸菜木桶饭”餐馆进入了一天最忙碌的时段,来自周边工地、工厂的工人陆续走进餐馆就餐。戴着眼镜的饭店老板钟巧达在餐馆大厅不停地来回走动,端菜送饭招呼客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毗邻深圳的新寮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工带商、工商联动”发展战略,持续探索乡村全面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去年创造了超4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而退伍军人钟巧达在外闯荡数年后毅然回乡创业的故事,也成为新寮村振兴发展的缩影。

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开餐馆

与深圳坑梓一路之隔、工厂楼盘林立的新寮村,相对于传统村庄更像一个正在蜕变的小城镇。20世纪90年代,新寮村还是大亚湾的一个偏僻小村庄。2002年,因为中海壳牌等大项目进驻,大亚湾迎来大开发、大发展。新寮村也抓住发展机遇,牵头建设工厂、综合市场,通过固定资产出租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自此开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之路。

今年40岁的钟巧达是新寮村人。2003年,20岁的他入伍当兵,5年后光荣退伍。2013年5月,在外闯了几年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开了一家早餐店。2019年,他扩大经营规模,又开了一家餐馆。

“在部队的时候就牵挂家乡,回来后看到家乡变化那么大,道路宽敞又笔直,工厂多、人流量大,所以就考虑自己创业开餐馆。”钟巧达说,得益于在部队的历练,他做饭炒菜样样都会。开餐馆是秉承一份为周边居民和产业工人服务的初心,因此所有食材都是自己和家人亲自采购,务求新鲜放心,并用物美价廉、诚信经营留住客人。

钟巧达创业做餐饮,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彼时的新寮村,聚集了东风汽车零部件、惠州住成电装等十几家大中小型企业和数万产业工人。宽敞的大道旁,一座座新建的厂房、一栋栋新楼房拔地而起。2013年,新寮村产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2017年,新寮村通过村企合作,进一步做大村集体经济。

钟巧达开早餐店和餐馆,都是利用他自家的楼房门面,两个店一前一后。餐馆所在的坪北一路,是新寮村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早餐店门面古朴,虽是十年老店,但里面干净清爽;餐馆主打小碗菜,价格亲民,前来就餐的有扛着铁锹从工地来的工人,有穿着制服刚下班的青年,也有刚从学校接孩子放学回来的母子。

人均年收入超8万元

“开餐馆,村里给了我很大支持和帮助,村干部经常指导我怎么做得更好。作为商家,我也很乐意配合村委会的工作。”钟巧达说,做餐饮很辛苦,十年来,从第一家早餐店到第二家餐馆,两家店里的员工主要都是自己家人。这些年餐饮店凭借着良好的菜品和诚信经营,积累了不少老顾客,大家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是支撑他和家人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寮村党总支部创新工作理念,整合盘活资源,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土地出租、项目引进、与外商合作开发等村企合作方式,大力招商引资,开启了“以工带商,工商联动”的新格局,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600万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常态化收入1589万元。村民则通过创业、村集体分红、出租房屋、打工等形式,人均年收入8万多元。

“乡村振兴为新寮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村容村貌更美了,居民生活条件更好了,素质也更高了。”钟巧达说,接下来他将结合村庄发展机遇,继续完善餐饮店服务,希望越来越多人到新寮村上班、生活,留在这里、爱上这里。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