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督 推动提高我市残疾人康复救助保障水平

市人大社会委坚持“小切口”选题,打出监督“组合拳”推动人大社会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4年01月02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34名儿童顺利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实现个人费用“零负担”,2.5万多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信息实现共享,人工耳蜗医保支付标准由原来的4.2万元/个提高到9.45万元/套……一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特别关注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注重收集代表意见建议和社情民意,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手,小切口选题,打出监督“组合拳”,推动听障儿童康复救助上新台阶。

安排250万元用于解决听障儿童康复救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关注,做好残疾人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和谐稳定。”市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林进宽介绍,为推动惠州残疾人事业发展,市人大社会委多次开展残疾人工作前瞻性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坚持小切口选题,将开展听障儿童康复救助情况专题调研列入2023年的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

在监督推动过程中,市人大社会委还注重发挥代表作用,组织和引导代表关注了解听障儿童康复救助情况,鼓励社会建设工作领域的人大代表为听障儿童康复救助鼓与呼,引导12位市人大代表就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3件建议,建议办理取得良好成效。积极主动同省人大代表曾学智一起调研并起草《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听障儿童康复救助的建议》,此建议被省人大列为2023年的重点督办建议,省政府、省残联相继来惠开展专题调研,有效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

与此同时,市人大社会委还积极主动争取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在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中,安排250万元用于解决听障儿童康复救助的2个建议办理项目。其中,150万元用于实施“聋儿复聪工程”、完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场地、加强残疾人政策宣传和调查项目。另外100万元用于支持龙门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解决龙门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场地简陋、功能室设置不全、设备短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标准不达标等多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聋儿复聪工程”救助34名儿童

在市人大社会委的推动下,我市听障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建立健全了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实施“聋儿复聪”工程;卫健部门和残联建立了新生儿听障筛查信息共享机制,民政部门将重度听障儿童纳入困境儿童范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指导“双百”社工参与听障儿童康复救助;教育部门联合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等,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医、康、教“一体化”融合发展;从2023年9月1日起,医保部门调整人工耳蜗医保支付标准,由原来的4.2万元/个提高到9.45万元/套,实现了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手术基本医疗费用全部报销,切实减轻了听障儿童家庭经济负担。

截至2023年12月,“聋儿复聪工程”已救助34名儿童顺利进行人工耳蜗手术。惠城区的3岁听障儿童小张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2023年,小张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手术,医疗费用共计25.3万元,该儿童申请为“困境儿童”后,手术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报销,实现个人费用“零负担”。如果按照既往政策,该儿童通过医保最多报销4.2万元,同时申请省、市残联救助3万元,个人仍需自费18.1万元。

林进宽表示,开展听障儿童康复救助情况专题调研,是近年来市人大社会委在监督议题切入点的选择上,始终注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监督“小切口”实现效果“大纵深”的一个缩影。接下来市人大社会委将继续聚焦民生领域,坚持“小切口”选题,坚持“组合拳”推动,力争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陈艳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