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预提交制度、拓宽知情知政渠道、完善沟通机制……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
“为确保代表建议工作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开展了推进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情况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选联工委主任罗会江说,通过走访部分市直部门、县(区)人大常委会,与建议承办单位的负责同志、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干部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并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对策建议。
为拓宽知情知政渠道,市人大常委会有计划邀请市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旁听庭审、参加听证会等活动。在立法和执法检查、调研、专题询问等监督工作中,邀请更多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代表参与。利用代表政务微信平台等,定期向代表通报人大常委会、“一府一委两院”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进展情况,支持代表深入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罗会江介绍,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前,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专门发函给市政府工作部门,协调组织各部门提供本单位相关领域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工作重点和突出问题等材料,为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作参考。同时,根据一些代表的需要,协调相关部门与代表进行沟通,为代表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创造条件和提供支持。
从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始,探索建立代表建议预提交制度,引导代表在人代会召开前预提交代表建议,变“会中集中提出”为“会前预提交、选举单位核校反馈、会中集中提出”,确保每一件代表建议符合规范、内容充实。
2023年11月,选联工委印制了《市人大代表规范提出代表议案建议指引》,进一步明晰代表议案应当符合的条件、规范写法、代表建议的有关要求等,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代表提出议案建议书写格式不规范、内容要求不明确等问题。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举办两期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培训班,组织100多名市人大代表进行培训,还组织20名市人大代表小组长赴兄弟市考察学习。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完善常委会会前集中学法制度,重点围绕审议议题开展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的专业素质。市人大各专(工)委、各县(区)人大常委会也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代表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代表撰写议案建议、审议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推动代表建议“办理高质量”
为有效破解代表建议办理资金“瓶颈”,促进代表建议的办理,罗会江介绍,我市于2020年起在全省率先设立代表建议办理资金,用于解决代表建议中无预算列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四年来共推动102项群众关注的“急、难、老、小”问题解决,2023年解决民生“微实事”22件。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优化确定使用代表建议办理资金项目及监督工作流程,更好地发挥代表建议办理资金的作用,提高代表建议的办理质量和效率。
罗会江介绍,市人大各专委、工委采取重点督办、听取办理情况报告、通报办理情况等措施,加大督办力度,推动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同时,依托新闻媒体和惠州人大信息网、“惠州人大”公众号讲好代表故事,加大对代表履职尽责的先进事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的宣传力度,激励代表积极提出有较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激励承办单位创新办理方式,认真办理代表建议。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邱子越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