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越界的“候鸟”
2024年01月07日惠州日报书苑
字号:T|T
在《有如候鸟》这部散文中,周晓枫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生活中的微小细节,描写生活中不起眼的动物。读她的文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情感和温度的世界。
打破常规,凸显自我。《一只名叫Snowy的狗》就是作者周晓枫与动物的一次次对话。可爱的狗狗Snowy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好奇地探索着这个世界,而她自己却困于思维枷锁中,不敢释放,这恰恰与保持最初的本心背道而驰。周晓枫在书中直言道:“至少在写作上,我得多向Snowy学。别那么装腔作势,要保持天然的好奇,姿势难看无妨,低微些也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世界产生更多的兴趣、了解和深情。”作者将自己的内心发展历程转化为充满表现力的意象,哪怕只是身边的一只狗,她都愿意放低身姿,向它学习,不拘泥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
一路迁徙,方得始终。在《有如候鸟》中描写北京女孩“她”,如候鸟一般迁徙的轨迹,留守的孩童跟随着外婆从湖北到江苏再回到北京,她努力寻找爱意的温暖。候鸟的飞行靠的是经验和记忆,周晓枫也依赖经验和记忆,当大量候鸟在越冬地的上空盘旋降落时,她却带着饱满的热情只身前行,朝着陌生的地界奋力展翅。
她的散文里大都透露着诚实的机警,惨烈的人生立刻被抒情的自觉所掩盖,就好像她文字中常常出现的生物形象,有时是一只猫,有时是迁徙的候鸟。让她在获得写作自由的同时,也试探了散文可能的疆域。难怪评论界要把她界定为“难以被归类的散文作家”。
(曹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