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龙门

□侯县军

2024年01月13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岁末年初,董宇辉“小作文”火遍全网,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字,写活了各地风土人情,强大的粉丝兵团更是在美妙句子的影响下奔赴各地。笔者也“依葫芦画瓢”,为家乡龙门写一篇“小作文”。

山水,大地之文章。这片珠三角东北部土地的故事,从山水起笔。

珠江口有江门、澳门、崖门、虎门等众多“门”,这是江河入海口,也是风景奇绝处,珠江原支流增江上游则有龙门,雨水充沛、地势险要,土名“上龙门”,实为水陆要冲、粤中锁钥。

百里增江。如龙蜿蜒穿行磅礴万山,曲折有情,奔流到海,气象万千,我一次次欲乘扁舟,像古人一样,顺流而下、饱览风景。

水以动胜,山以气灵,且看凤凰山、麒麟山、狮虎山、蝴蝶双山等山峦惟妙惟肖,挟乘云飞动之势,如亭阁楼台屏障森列环拱于七星冈,雄踞百粤,踵羊城之秀、博斗牛之精。

山河承载岁月,万千生灵为之抃悦。

庙山聚落居住遗址,犹如故纸铺开,远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在那茹毛饮血、燠热瘴气的年代,先民在龙门大地点燃文明之光。

汉代番禺东部增城建县,治所设于增江、永汉河汇合的“二龙戏水”之地,帆影当年船载货,龙虎滩前说惊险,飞鹅地千载水悠悠。

中华文化造极之两宋,衣冠南渡,望族始发,这一方原本荒凉粗陋的水土于是散发人文光芒并走向厚重,一扇扇厚重的大宅门,掩藏着历久弥新的故事。

鱼跃鸢飞之际,白沙先生驻楫增江口,写诗赠别挚爱的龙门学生,期待“醉倒君家铁汉楼”,也在那个珠江文明开始迸发的时代,这座城携带着广府基因横空出世,家里还有增城、番禺、南海、顺德等壮实兄弟。

山水间,有游侠,有诗人,有商贾,有走卒,有探险者,有梦想家,有磊落非常人,精彩不绝如缕。

湛若水讲学罗浮、南昆山下,舌耕不倦,以启心智;屈翁山一袭布衣,一履芒鞋,溯增江而上龙门,一路水清沙白,乍浅乍深,喜得腊石数枚作为几席之玩,更作《龙门健儿行》,以表忠义节气。

翻阅典籍,叩山问水,更可以看到,廖太尉留声,西林乡土犹热;廖星屿淡名,志在白沙之学;李柱兰武略,激昂诗篇咏志;刘士骥革弊,南粤新学尚炽……山高水长,我爱故人似名山,我敬先贤以江水。

千年光阴物换星移,龙门人开天辟地、昌明文化,一次次创业跃升、奋楫前行,历久而益坚其志。

同样是山,这里盛产铁矿、银矿、竹、瓷泥,人们冶铁、铸银、造纸、烧陶,南昆纸“一纸风行”的盛况历历在目;这里也出产草菇、胡须鸡、笋干、蜂蜜,当然也种出诗人张维屏笔下的“龙门香米”、禾下乘凉梦里的“隆平大米”,物产如此丰饶。

同样是水,这里的水多为硫之华、丹砂之英,温泉氤氲,隆冬可浴;也有仙龙嘉泉等地下矿泉,甘甜清冽,沁人心脾;更有醇酿之米酒,柔中带烈,养出才情、侠义,还有风度。

纸笔千年会说话,常览山川城郭,极壮丽崔巍之观。“星城”城墙根下,一砖一瓦刻写岁月,喜闻士竞诗书、民俗敦质;“文笔”水西塔畔,一草一木铭记芳华,常见龙舟竞渡、舞龙出凤。

春节“做棚”、正月上灯,承载着一席席亲情、友情的盛宴;中秋“舞火狗”灵动身姿,伴着瑶歌唱晚、爱情欢歌;农民画乡里描绘一幅文化田园,将收笔点在山水精妙处。

这一方2267平方千米的山川大地,淳朴如斯,让近者悦、远者来。

这一次,让我们上龙门,走进这座粤中古邑、山水名城,一生值得去一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