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讯 (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郭敏)1月23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各代表团团组会议,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温金荣等代表参加惠州代表团审议。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列席会议。
乘势而上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
省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温金荣说,报告处处展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彰显走在前、作示范的使命担当,是一份高举旗帜、凝聚人心、求真务实的好报告。有三点体会特别深刻,一是报告政治站位很高,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二是报告突出责任担当,坚定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信心决心;三是报告具有很强指导性,明晰抓好今年各项工作的方法路径。特别是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极大振奋了惠州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我们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接下来,惠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锚定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使命任务,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3+7”产业园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乘势而上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
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汉标说,报告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实事求是、重点突出,部署今年工作科学合理,精准有力,政治站位高远、人民情怀深厚、工作思路清晰。建议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和法律服务体系,不断深化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研究珠江东岸经济带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推动广深莞惠连同佛山、香港形成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合力。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典型村。
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夏萍说,省委省政府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有力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超预期因素,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展现广东坚决扛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建议在报告中增加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
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则丰说,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担负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东使命;二是激活“三大动力”,再造广东现代化建设关键新优势;三是实现“十大创新突破”,带动发展全局提级跃升。建议省委、省政府继续加大对惠州的支持力度,督促省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沟通,促进惠州大项目早见成效。继续以头号工程力度和劲头推进“百千万工程”,出台政策文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陈永康说,进一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产业创新、实施“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中心工作,推进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创业、技能人才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立法,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立法保障。
省人大代表、惠州学院副院长魏晓慧建议,积极发展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探索构建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体系,规范行业发展,建设产业集聚区,引育锂电池回收企业,强化科技支撑。
省人大代表、惠阳区委书记谭星海说,报告践行了新思想,开启了新征程,政治站位高,把握方向准,工作措施实,让人深受鼓舞。建议《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的“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高端制造产业组团”能够上升为省级发展主平台,努力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际科学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平台。
省人大代表、惠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田胜思说,报告政治站位高,视野宽格局大,定位准措施实,引领带动力强,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建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村地区的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