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惠州正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兴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来自惠州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们,围绕“百千万工程”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关键词:品牌
全面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省人大代表李卓伦认为,未来农业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要进一步提升我省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助力“百千万工程”。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导向。
“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整合各地优势资源,破解品牌小、散、乱局面。”李卓伦建议,按照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与各市优势相结合、特色品牌打造与绿色安全相结合、农业品牌打造与农产品深加工相结合的思路,制定农产品品牌建设总体规划,使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品牌、农业品牌之间相互促进,齐头并进,共同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李卓伦认为,要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夯实品牌强农之基;加强现有区域公用品牌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假冒伪劣农产品“贴牌”“套牌”行为;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挖掘文化内涵,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升华品牌价值内涵。
关键词:合作
探索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
省人大代表陈桂荣建议建立国企与村企合作及国企帮扶村企机制,充分发挥国企的资源优势和村企的地域特色,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
“建议通过合资合作、股权投资或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陈桂荣认为,国企可以提供人才、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村企提升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进入新常态。省人大代表钟庆云建议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制度,如建立由县、镇、村遴选出生产托管员的“三级协办体系”制度,规范农民合作社的章程制度,健全利益分配关系,提高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壮大农民合作社事业。
钟庆云建议,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生产托管服务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勇于探索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方法等,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民宿
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
乡村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业态,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省人大代表刘汉帆认为,近年来,我省乡村民宿行业发展迅猛,涌现了一大批有品牌有亮点的优质乡村民宿,用“小民宿”撬动了乡村旅游的“大市场”。
刘汉帆建议结合现有监管要求,由省里强化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解决相关证照难以办理的问题。同时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对在民宿管理系统登记的民宿进行政策性奖励补贴,并开展省级民宿等级评定活动,强化标准引领,通过省级评选树立行业标杆并进行奖励,持续培育广东民宿品牌,激发行业新活力。
“加强线上线下监管,严厉查处民宿业各类乱象,加强民宿市场整顿,完善准入标准,依法加强治理,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刘汉帆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平台民宿销售的监管,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并落实到位,督促平台严格履行“守门人”责任,倒逼平台严格审核民宿信息,从源头把关减少“问题民宿”。
关键词:花卉
促进花卉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2035年“基本建成花卉强国”列为远景目标。省人大代表杨凤玺建议我省尽早出台行业发展指导意见,为花卉行业发展明确方向,同时强化科技创新对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立足花卉自主创新,提高我省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优质花卉产品供给,推进花卉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将发展花卉业同乡村产业振兴密切结合。”杨凤玺建议,在“十四五”省现代农业规划的花卉重点发展市县区加快推动花卉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花卉“粤字号”品牌;研发先进适用技术,推动花卉产业数字化赋能,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
杨凤玺提出,要弘扬岭南花卉传统文化,丰富岭南花文化主题活动,打造岭南花市文化旅游热点等,促进花卉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关键词:预制菜
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随着“宅经济”与冷链物流的发展,即烹即食、省时省力的预制菜进入公众视野。省人大代表李卓伦建议加快完善预制菜标准体系,从原料、工艺、加工技术、产品等全方位加快制定预制菜标准和规程等。同时,加强预制菜生产、销售、餐饮各环节监管,对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突出的问题,不仅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还要专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监督检查,依法打击违法违规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鼓励预制菜产业技术创新。”李卓伦建议提升预制菜产品品质,深化预制菜产业技术创新,加大对预制菜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新产品研发方面深化合作,鼓励开展仓储物流体系及冷链运输的技术研发,推动预制菜产业提档升级。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特约通讯员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