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政协遴选25个项目予以1000万元提案专项资金重点支持

推动民生提案从“纸上”落到“地上”

2024年01月26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在镇隆镇,崭新的采摘路让果农管护荔枝更便利;在平潭镇,住房修缮项目让困难群众住上“安心房”……2023年,惠阳区政协遴选了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事业等25个项目予以1000万元提案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并通过专项资金这一载体的撬动作用,让部分民生提案从“纸上”落到“地上”,以“政协之能”服务“惠阳之为”,把党委的关心真正落到群众的身上。

铺就荔农产业路致富路

“现在路修好了,我们的荔枝林管理起来就方便了。”看着眼前镇隆荔枝市场旁实施了硬底化的采摘道路,惠阳区大光村老围下村民小组的村民高兴地说道,昔日坑洼泥泞的林间小路蝶变成直通果园的“产业路”“观光路”“致富路”。

镇隆镇荔枝远近闻名,荔枝种植面积达4.3万亩,居全市第一,平均年产量约8000吨,先后取得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荔枝专业镇、“中国荔枝之乡”等荣誉。

近年来,为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惠阳区全力推动镇隆镇建设“省级荔枝RCEP国际合作先行试验区”,推动打造赋予镇隆荔枝更优的营销平台和更大机遇,加速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以荔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镇隆荔枝市场是惠阳区全力推动东坡荔乡农业观光示范带的核心节点。2023年,在100万元区政协提案办理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下,启动镇隆荔枝市场配套100亩荔枝园中2.2公里采摘道路硬底化工程建设,便于村民采摘、管护荔枝,也便于游客入园体验当地荔枝文化。目前该工程已经基本完工,进一步夯实东坡荔乡农业观光示范带中荔枝市场核心节点作用,为镇隆镇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推动全区基层中医药发展强起来

“喉咙不怎么疼了!”在镇隆镇皇后村卫生站(中医阁),刚接受完耳穴放血法缓解咽喉肿痛的患者叶先生直呼中医的神奇。这是卫生站医生黄勇平刚从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上学来的新技能。2023年,他参加了10多场培训,学以致用,深受群众欢迎。如今这间日均诊疗量达30人次的卫生站,大约40%的患者在治疗时愿意使用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正辐射至惠阳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仅2023年11月,沙田镇中心卫生院开展耳穴治疗为17名群众解决失眠问题;良井镇中心卫生院采用毫针疗法、火龙罐为26名群众解决颈肩腰腿痛问题;永湖镇中心卫生院应用小针刀疗法为32名群众解决腱鞘炎问题……

2023年,在区政协给予30万元提案办理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聚焦人民健康,在推动中医药服务提质上下功夫,助推惠阳区基层中医药发展“强起来”。

这笔资金一部分用于2023年6月成立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基地以三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良井镇和镇隆镇中心卫生院为教学点,依托省、市专家,在基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目前,已累计邀请专家34人,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7场,全区820人次基层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受训,培训后专业技术人员经考核合格,区卫生健康局发放培训证。目前,全区9个镇(街)高标准建成中医馆,并选取14间符合条件的村卫生站建设“中医阁”,打造出惠阳区基层医疗机构覆盖面100%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网络,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

平潭镇凌屋排村的严某是当地的低保户,房屋因为年久失修,屋顶出现了严重裂痕、墙面发黑发霉的情况,每逢下雨天,屋内几个房间就会到处漏水。今年,充分发挥提案办理资金撬动作用,为其制定个性化修缮方案,在屋顶新建了89平方米的树脂瓦雨棚。修缮后,严某的“心头大石”终于落下。

住在平潭镇鹤湖村的特困户黄某,年纪较大,因家庭贫困,家里没有修建厕所,且房屋楼梯也没有扶手,上下楼及日常生活都极为不便。如今通过困难群众房屋修缮项目,在一楼楼梯间修建一间厕所,并为其楼梯安装了崭新的扶手。看到焕然一新的厕所和楼梯扶手,黄某高兴得合不拢嘴,连连表示感谢。

为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2023年,区政协给予75万元提案办理专项资金支持,推动消除房屋安全隐患,包括严某在内的46户困难群众房屋通过修缮,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获得困难群众的一致好评,实现从“有居”到“优居”提升,增强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拓展“物质+服务”模式,推动惠阳区“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通讯员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