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我与好友相约游园。入园后不久,便看到水平如镜的昆明湖上,枯瘦的细秆残荷顶着干瘪的莲蓬,寂静无声,尽显苍凉。它们单枝、或两三枝交缠,疏疏散散地立于湖面,早已没了夏日盛开时的绚烂。突然,阳光悄然洒向湖面,把残荷照得通透明亮。残荷从枯黄渐变为金黄,好似被包裹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它们或昂首、或回望、或蜷缩,形态各异,傲立于湖面之中;像是披上了金色战衣的英雄,傲然于世,散发着属于它们的最后的美丽。
在遥远的西南一角,我也曾见过岁月弥久之美。那是沙溪古镇的一座三层古戏台,经历岁月流转,它的台身略显斑驳。斑斓的彩绘和灰白相间的飞檐叠角,好似一只展翅的凤凰冲向云霄。它虽不复昔日华丽之彩,但却显古朴典雅。
来来往往的人群都为这座古戏台驻足,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它退却了繁华的容颜,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提及岁月,我便想起家里的老式缝纫机。小时候,奶奶都用它来缝制我们的棉衣裤,那轻盈的转动声和奶奶忙碌的身影留在我的记忆中。这台缝纫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机头乌黑发亮,机身中间镶嵌着一只金色的蝴蝶,宛如在花丛中飞翔。踏板褐红透光,透露出它曾经的辉煌。我曾经听过它“哒、哒、哒”的清脆声,如今却已久违。但它静静地摆在那里,仿佛是一件乌黑金闪的家居艺术品。它曾年轻,缝制了我多姿多彩的童年;如今年老,却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美好回忆。
不仅老物件充满魅力,人亦如是。画家摩西奶奶年过七旬时,银白色的短发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白皙的脸庞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前方。她优雅地坐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右手持笔,在画布上描绘着眼前的美景。即使是在年老的时候,她也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正是这种精神,让她在艺术界大放异彩。耄耋之年的摩西奶奶,浑身散发着优雅睿智的美,像一束光,照亮着人们迷茫时的路。
迟暮之美,是残败之后的光芒,亦是岁月的沉淀,是时光中的记忆。那历经沧桑的沉着,那些曾经的痕迹,总会在历史的尘埃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