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3·惠州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打好监督“组合拳”助企暖企促发展

2024年01月3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感谢纪委为我们企业纾困,帮助我们解决办证比较麻烦的问题。”“多谢你们的监督推动,解决了我们企业的‘停车难’,现在企业交通出行很方便。”……一句句来自企业的赞许心声,是惠州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晴雨表”。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要求,聚焦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惠州高质量发展。

监督落实主体责任

帮助企业打通堵点痛点难点

优化营商环境是关系“国之大者”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去年,市纪委监委制定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监督工作方案,细化21项监督任务清单,督促各县(区)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落实营商环境领域主体责任,以有力监督质效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惠民惠企政策落实得怎么样?如何服务企业和群众?”为推动纾困措施直达企业,仲恺高新区纪委监专办充分发挥镇(街)纪委和村(社区)监督站作用,持续下沉企业跟踪监督,详细了解企业困难、诉求和建议,并组织开展惠民惠企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助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我们坚持‘室组地’联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等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市纪委监委坚持以下看上、透过问题看责任落实,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主管监管责任,着力纠正政治偏差,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坚决纠治阻碍惠企利企政策落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必须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定向发力,帮助企业打通堵点、痛点、难点,全力提升服务效能。

“现在办证非常方便,资料带齐跑一次就可以了,有些简单事项手续在网上就能办理……”大亚湾区纪委深入走访企业开展深调研,了解职能部门落实证照联办、全市通办、“惠帮办”等惠企措施情况时,一企业负责人为当地的高效便民服务点赞。

数据赋能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营商环境监督提供了有效路径。

去年2月,惠阳区纪委监委开通营商环境“码上监督”平台,群众扫描专属“二维码”,即可线上进行举报投诉、提意见建议,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进行监督。自营商环境“码上监督”平台运行以来,访问量达4100余人次,共收到群众反映问题56个,已跟进处置44个,推动建立健全制度2项,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助推办事服务跑出“加速度”。一年来,在市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实现“一窗通办”、提速增效,同城同标、能快则快的项目建设提速政策体系和全过程监管体系逐步成型,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严查涉企腐败案件

清除阻碍发展“绊脚石”

“不给钱就不给办营业执照。”面对大量的违法犯罪证据材料,惠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稔山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黄某没有了当初的春风得意,他脸色苍白地向工作人员询问:“我还可不可以回家?”家,曾经近在咫尺,但现在对于黄某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远。

经纪检监察机关查实,黄某伙同社会中介人员违规办理营业执照并收取好处费,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针对案件暴露的问题,惠东县纪委监委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监察建议书,推动堵塞审批制度漏洞;组织县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召开党风廉政教育大会,会后7人主动交代违纪违法问题。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是优化营商环境常见的“中梗阻”。

一年来,市纪委监委向损害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严肃查处涉企腐败典型案件。

惠东县纪委监委聚焦该县砂石、稀土等矿产资源“私挖滥采”“偷买偷卖”等行业乱象,主动扛稳政治责任,精准监督,重拳出击,推动盗采矿产资源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针对相关砂石场无证开采、少批多采、乱采滥挖等问题,督促各职能部门快查快办,及时拆除整治违法经营场所,清理取缔砂石非法开采场所245家,精准问责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的党员干部15人。

“我们坚持严查快办,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零容忍’。”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贪污贿赂、权力寻租、利益勾兑等涉企腐败问题,坚决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同时,持续加大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力度,深挖一批营商环境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全面起底营商环境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依规依纪依法及时处置。

去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损害营商环境问题49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7人,先后查处廖某案等损害营商环境重大典型案件,有效发挥监督执纪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监督激励结合起来

促进政商关系“亲”而又“清”

“我要举报,某镇一个姓卢的工作人员,故意刁难,要我给他红包……”仲恺高新区某镇纪委收到群众举报,举报者言辞中透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去年,仲恺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积极开展“清风入企”专项监督,统筹“室+镇(街道)”力量,发挥村级监督站力量,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对辖区企业服务力度。

政商关系关涉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

一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规矩亮底线、严纪律筑防线,促进政商关系“亲”而又“清”。

龙门县纪委监委将企业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发力点,通过设立专项举报热线、发放营商环境监督联系卡,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机制,形成“发现-查处-督办-整改”的闭环监督机制。深挖招投标、工程建设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现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17条,立案8件,以有力有效监督执纪执法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

“我们严肃查处党员干部权力寻租、吃拿卡要等损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行为,持续整治行政审批、工程建设等领域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等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庸政懒政怠政、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清”上加“亲”、“清”上有为,既要杜绝官商勾结、利益交换,又要防止片面避嫌、为官不为。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等措施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该负责人表示,为鼓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我市坚持把加强监督和正向激励结合起来,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研究制定了容错激励、诬告澄清等配套激励办法,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充分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以良好作风保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通讯员惠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