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伦才在研究室工作。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唯有不断变革和积极创新,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科技进步实践中。”参加了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之后,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项目副总工艺师、惠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伦才信心倍增,干劲更足。
周伦才表示,公司将依托国家两大科学装置及重大攻坚专项,致力打造高端科研装备研制基地及核技术产业高水平发展平台,努力为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接下来,将力争把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导入市场需求,在惠州形成核技术产业发展集群。
开发新型离子加工装置促进绿色发展
惠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致力打造一流科研装备和服务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以科研装备研制和核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为发展前景,以在加速器设备方面雄厚的研发、制造、运维能力和资金实力为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并注重创新成果的标准化和专利化,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究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
春节前夕,在一处实验室内,周伦才正带领运维团队针对某项技术难题展开科研攻关。“我们的重点发展方向与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相契合,同时推动提升了我国核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周伦才介绍,公司将重点发展新型核能研究装备,促进国家能源安全;发展高端核医疗设备,以提升人民生命健康水平;开发新型离子加工装置促进绿色发展等。
据了解,该公司在科研投入、成果转化上成效明显。依托中国科学院近物所在核技术检测方面的优势,该公司研制了多型核技术探测器,目前已用于多台重离子治疗装置以及专用加速器中,累计合同额达5000多万元。
努力铺设科研成果转化的“高速公路”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必须自立自强。必须一手抓科学研究,一手抓紧成果转化。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强调市场驱动,实现良性‘双链联动’。”周伦才说,“双链联动”,一个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作为科学技术的供给方,被称作创新链;另一个是高科技企业、金融资本等作为科学技术的需求方,被称作产业链。
“双链联动,实现完美对接,这样科研才更‘有用’。”周伦才认为,应该支持愿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向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流动,通过高水平人才流动,定能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链联动”和驱动。
如何发挥自身力量和优势,更好助推惠州科技创新领域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将新技术应用到实际中是我的义务,也是责任。”周伦才介绍,目前,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科学研究与产业之间架起桥梁,把现实中存在需要新技术新理念解决的问题带到科研队伍中来,同时把成果带到实际中去,努力铺设成果转化的“高速公路”,打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的渠道。
周伦才表示,公司将继续依托近物所在核技术领域强大的研究能力,借助惠州区位优势,努力打造高端科研装备研制基地和核技术产业发展中心,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
未来,惠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将主动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一如既往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战略,招揽优质人才、加大科研投入、重视技术输出,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惠州日报记者刘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