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公坳水库灌区改造完工将大大提高芦洲镇耕地灌溉保证率。 惠州日报记者叶文青 摄
惠州日报讯 (记者叶文青)位于惠城区芦洲镇的伯公坳水库灌区建成使用已有40多年,由于年久失修,灌区渠系漏水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堵塞时有发生,农户常年面对灌溉效率低下难题。2022年9月,伯公坳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启动,对老化、破损的渠系进行修复。经过1年多的改造,该工程于近日完工,为新一轮春耕春灌提供良好的水利保障。
伯公坳水库总库容1038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综合利用中型水库。据悉,伯公坳水库灌区改造投入运行后,将大大提高芦洲镇耕地的灌溉保证率,节水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并将惠及芦洲镇三洲村、青塘村、横江村等7个村,受惠人口约1.18万人。
日前,记者走访伯公坳水库看到,在完成灌区总干渠和东、西干渠共11公里的改造后,水库水顺着山势“哗哗”流下,通畅无阻,随后进入灌溉渠。
“三洲村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灌溉面积约2000亩。以前老旧渠灌溉能力差,到了春耕用水需求高峰期,村民要排队灌溉,效率非常低。遇堵塞时,每年镇上还要花费不少钱组织人工对水渠进行清理。”芦洲镇三洲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委员闻锦平说。
据了解,渠系漏水、堵塞严重是造成伯公坳水库灌溉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从前,从水库放水到灌区一天需要8万立方米水,改造后,如今只需要5万立方米水,放水时间也从原来的半天缩短到现在的两三个小时,大大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节水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另外,原来砖砌的水渠,断面小、水渠浅,一下雨就容易溢水造成内涝,影响农作物生长,水漫进村道也影响村民出行。“如今,加深加宽重建水渠后,能有效改善灌水难和农作物用水问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了,也更有利于吸引企业进来发展产业,推进乡村振兴。”闻锦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