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法院首次公开发布《家事审判白皮书》

推动家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妇女权益保障

2024年03月11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扫码看    《白皮书》原文

扫码看 《白皮书》原文

3月8日是第114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法院首次公开发布《家事审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报家事审判工作情况,介绍《白皮书》主要内容,同时公布十起家事纠纷典型案例,旨在推动家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妇女权益保障。

家事审判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和谐,事关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与社会的稳定。惠城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多途径探索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效化解家事矛盾纠纷,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促进家事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根据《白皮书》,2019年至2023年,惠城法院一审家事案件3760件,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案由主要为离婚、抚养、继承等,其中离婚纠纷案件占比80%左右。近3年,该院离婚纠纷案件受理数量分别为639宗、591宗、593宗,调撤率分别为37%、42%、46%,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特点

分析四类常见案件的特征、成因和审理难点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妥善化解家事纠纷是一项司法工作,也是一项民生工程。

《白皮书》显示,2019年至2023年,惠城法院一审家事案件数量分别为741件、652件、858件、743件、766件,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家事案件的案由基本稳定,共16类,其中离婚纠纷占大多数,占比在80%左右。

近5年,该院离婚纠纷案件受理数量分别为638宗、527宗、639宗、591宗、593宗,调撤率分别为42%、43%、37%、42%、46%,案件受理数量和调撤率基本平稳。

记者看到,《白皮书》梳理了2022至2023年家事案件审批情况,分析了离婚纠纷、抚养纠纷、离婚后财产分割、继承纠纷等四类常见案件的特征、成因和审理难点。

例如,在443起离婚纠纷案件中,按性别分类,女性作原告提起诉讼占68%;按当事人的年龄分类,31岁至50岁的当事人离婚的占77%;按恋爱时长分类,恋爱1年以内结婚后离婚的占67%;按婚龄分类,婚龄10年以内离婚的占49%;按当事人的结婚次数分类,首次离婚占88%……

《白皮书》指出,根据数据分析,婚龄短的夫妻比婚龄长的夫妻更容易离婚,年轻的夫妻离婚往往是在磨合过程中找不到经营婚姻的方法而导致家庭解体。

惠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邱志勇介绍,发布《白皮书》的目的是通过对家事案件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让正在经营婚姻家庭的夫妻更有计划、有目标,理性、科学地管理家庭,处理好各种家庭关系,清除不良因素,减少因家庭解体引起的诉讼,以实现惠城法院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社会职能。

创新

专业化审理模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

家事案件不仅是金钱与利益的纷争,更是情绪、情感与心理的纠葛。通过诉前调解,从法律层面帮助当事人正确对待家事纠纷,不仅可以使纠纷在诉前得到妥善处理,也起到案件繁简分流、节约司法资源的作用,为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2022年,惠城法院进一步探索多途径家事纠纷解决机制,购买专业的家事案件咨询与辅导服务,开启了家事案件的专业化管理模式。

据介绍,家事案件中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如没有家庭观念、没有经营家庭的计划和目标、经营家庭能力欠缺、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等,司法资源并无法全部化解这些问题。

为此,惠城法院将家事案件区别于普通民事案件,对家事案件进行精准管理,通过多种手段化解已出现的矛盾,对诉讼案件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专业化,引领当事人直面婚姻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具体到如何专业化审理?惠城法院民一庭庭长赖素霞介绍,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聘用具有专业素质的调解员、进行庭审前诊断和排查、分析当事人矛盾成因、注重情感纠纷和法律问题一并解决。同时,在案件审判中注重保护未成年人,并从个案中提炼问题,促使社会关注婚姻家庭的健康经营。

“这是家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探索,目标是进行诉源治理,把矛盾化解在酝酿和萌芽阶段。”邱志勇介绍,实施改革后,总体来看,离婚案件的调解率有上升的趋势,通过细致的管理,化解了部分极端的案件,减轻了法官的压力,惠城法院专业化审理模式初具模型。

随着首部《白皮书》发布,接下来,惠城法院将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加强与民政、教育部门,以及妇联组织的沟通合作,减少因家庭解体引起的诉讼,促进家事审判工作提质增效。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 通讯员彭振夏 黄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