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雅晶不遗余力地开展公益教学活动,将剪纸技艺教授给更多市民。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剪纸,古称华胜,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一张纸、一双巧手、一把剪刀,纸屑翻飞掉落,花鸟鱼虫、自然风物、民俗故事如同变魔术般呈现纸端,活灵活现。在惠城区就有这样一位年近七旬的剪纸工艺大师,名字叫刘雅晶。
形成不拘一格剪纸风格
近日,记者来到刘雅晶的剪纸工作室,见到了正在忙着设计制作关于“龙年”系列作品的刘雅晶。
“小时候我就喜欢自己剪一些花花草草,长大后因为工作也就没再继续剪纸了。”谈起自己与剪纸结缘的起因,刘雅晶回忆起自己退休前在西湖边偶遇一位妇女在剪纸,简单的图案却饱含妇人诚挚的心愿,剪纸艺术的种子在她的心里扎了根、发了芽……
正式退休后,刘雅晶陆续在惠州画坊、惠州老年大学跟着剪纸匠人系统地学习惠州剪纸技艺。课余时间,她更是用尽心思翻阅各种资料,了解惠州剪纸的历史。从此,她与剪纸结下了解不开的缘分。
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刘雅晶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剪纸风格,她熔中华南北剪纸精粹于一炉,充分借鉴其他姊妹艺术形式之优点,注重将传统剪纸形式与现代审美标准相结合,灵感大部分来源于惠州特色文化和自然风物等。
说起剪纸,刘雅晶眉眼之间藏不住笑意,滔滔不绝能聊上几个小时。“剪纸有好几千年历史,东西南北派别风格不同,精细程度也不一样。”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刘雅晶现场作起了展示。只见剪刀一拐一扭,不到十分钟,一对精美的蝴蝶剪纸作品就在她手中“诞生”了。
不遗余力开展公益教学活动
十几年间,刘雅晶创作的动物、十二生肖、西湖、惠州风景等各类剪纸作品达千余幅,多幅作品在全国各类剪纸大赛中获奖,曾受香港等地邀请前往展出。
除了专注自身剪纸技艺的提升,刘雅晶认为自己更重要的职责是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近年来,她从学员变成导师,钻研创造出一套剪纸的特定语言和符号,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吸引了不少初学者。
课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初级班设计了12节课,每节课教授4个符号,如弯月形、水纹形、月牙形等,在掌握48个入门的符号之后,初学者能基本剪出小花小草;中级班通过符号组合搭配,让人们从会剪一朵花到一束花;学习完高级班课程,能剪出十二生肖。在课程中,刘雅晶还会传授剪纸口诀,如“圆如明月、弯如柳条、尖如麦芒、方如瓷砖、斜如锯齿”等。
“剪纸不需要绘画功底,中老年人也可以通过这些剪纸符号入门。”刘雅晶说,如果想更进一步学会设计创作,就需要漫长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靠个人的天赋与努力。这几年,刘雅晶走进惠州市文化馆、惠州学院授课,不遗余力地开展公益教学活动,将剪纸技艺教授给大家,让群众近距离地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
“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剪纸这种传统文化感兴趣,让我更有信心,也更有义务把这一宝藏保护和传承下去。惠州剪纸是很好的文化财富,希望未来有更多人参与进来,通过制作剪纸工艺品、剪纸手信等让它更加广泛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刘雅晶说。
惠州日报记者邓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