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通知我,说我的儿童文学作品《蜗牛要出远门》被选为“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同步阅读”范文,要与我签合同,给我支付合计15年的稿酬。我提出将稿酬支持教育事业,获得出版社领导同意。于是,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签订免费《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年限为2018年至2033年,可以顺延10年到2043年。
有朋友问我,创作《蜗牛要出远门》的灵感来自哪里?我说:“灵感来自龟兔赛跑。原来的寓言故事说的是比赛竞争,我则赞美蜗牛与小白兔等互助友爱。”而我创作文学作品的热情来自于故乡玳瑁山。
家乡玳瑁村在龙川县玳瑁山下东南面,山坡上有一座仙人石庙。这个仙人石庙,源于玄女娘娘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盘古开天地,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气得用头撞不周山,导致天塌地陷。玄女娘娘决心拯救生灵,便炼石补天,用万年神龟(海神玳瑁)之足支撑四极,平洪水,生灵始得安宁。玳瑁山下锦归(龟)垌(洞)的玳瑁、玳峰、锦归、高湖、池田、寨头等村的子民感恩,在仙人石上修庙祭祀玄女娘娘和海龙王。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举行祭祀仪式。
玳瑁山下还传颂百代文宗韩愈踏雪过蓝关的故事:玳瑁山脚下西边山坳处,过去有一条古驿道(现在是公路),连接龙川和五华、潮州。山坳处有一个隘口叫蓝关。修建有韩文公祠、孔圣庙、归儒寺、蓝关亭等建筑物。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慕韩愈名前来拜谒,题诗咏词。
驿站通衢有一个景韩书院,成为龙川县乃至岭南的文化传承基地。史载,唐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在被贬潮州的路途中写了千古名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诗中的“蓝关”,据说就是古驿道龙川县与五华县交界的“蓝关”。清代孝廉彭炜瑛在《趣园诗钞》中说:“长乐、龙川交界之山曰雅顶,有韩文公庙,居人呼其地曰蓝关,为潮嘉抵惠广往来孔道,道中亭额有‘秦岭通衢,云横胜迹’”。
《潮汕史》记载:唐朝时期,进入潮州的主要驿道自东江经梅州接通韩江。由韩江上溯,与梅循、闽西南及赣南的交通联系,由来已久。《龙川县志》记载:在通衢建设有纪念韩公遗迹的“景韩书院”,传承教育,培养人才,长盛不衰。
正是对玳瑁山文迹的感念,我心中有了“作家梦”追求。年轻时就开始创作各类文学作品,坚持到现在。长篇小说“六如”三部曲中的《六如轩》《六如台》在《中国作家》发表,也是对我文学创作的肯定。
(曾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