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铭烨(左)和余昊融。
3月17日上午,在惠州首届马拉松欢乐跑项目中,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八年级学生余昊融和韩铭烨从4000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分别拿下第一名和第三名。他们穿着校服帅气冲线的画面很快刷爆朋友圈。记者采访了解到,两名学生同时取得好成绩并非偶然,而是该校秉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办学理念的必然成果,也是五育并举和“双减”政策的成果。
体育课分层走班,给学生更适合的教育
“惠州首次举办马拉松比赛,我们学校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但只中签了两位同学。”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该校创办10年来,一直重视体育教育,学生们每天在学校都能跑上几公里。
记者了解到,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是惠州较早进行分层走班教学的学校。2015年开始,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在语数英三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模式。该校七至九年级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进行针对性强、教学精准、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经过多年实践,该校在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成绩良好,连续多年荣获惠州市初中教学质量一等奖。
前两年,该校又开始尝试在体育课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学校会将两个班级的体育课集中在同一时间上,两位体育老师针对两个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上课。比如跑步,学生会被分为3个组:A组是以中考体育考试为标准能拿满分的,B组是接近满分的,C组是离满分还差一些的。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
不单是体育课,该校的大课间也实行分层。下午5点10分,下课铃声响起,初中部的学生陆续来到操场,这是属于他们的大课间。跑步、跳绳、篮球……操场上到处都是运动的身影。中考体育考试在即,该校继续打破自然班限制,采用分项授课、分层走班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冲刺备考。
没有整齐的队列,没有整齐的口号,学生们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余昊融和韩铭烨都是从小在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上学,两人不但是好朋友,还是运动搭档,经常一起运动。他们俩在A组,平时老师对他们更多的是细节上的指导。韩铭烨告诉记者,学校的运动氛围很好,中午和下午放学都能看到很多同学在操场运动。
积极实施“体育+” 让学生爱上运动
学校如何让天生爱玩、好动的青少年亲近体育、爱上体育?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以体育课为抓手,通过常规体育活动和第二课堂作为常规载体,积极实施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心理等多元化策略。同时,结合各级综合比赛和专项比赛,让越来越多孩子热爱运动。
在开足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该校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后服务等时段,有效打造积极、阳光、热烈的体育文化氛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运动时间至少1小时。如今,在惠州市实验中学附属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实现了融合。体育项目可与音乐、美术、历史、语文、科技、心理等多种科目相结合,每年学校的运动会都围绕一个主题,学生根据主题发挥创意。学校相关负责人认为,只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每个孩子都能从不同角度爱上体育。
为了让青少年真正爱上体育,学校不断推出富有趣味的体育赛事活动。不定期举行的篮球、足球、拔河等运动比赛,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运动热情。体育课上,老师采用各种激励措施奖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此外,在每学期举办的游园式综合素质测评活动中,体育也是重要科目之一,孩子们在各式趣味游戏中体验体育的乐趣。
在“双减”政策实施后,该校通过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推出了56项“五星多彩课程”,其中许多为运动类课程。为确保课后服务的有效实施,每个兴趣小组均由一位辅导教师负责。在寒暑假期间,学校还依托少年宫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两大平台,开设了篮球、羽毛球、跆拳道、乒乓球、跳绳、围棋、游泳、足球、硬笔书法、漫画、创意写生、素描等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学生们的假期生活增色添彩。
文 惠州日报记者范文燕 钟玮 通讯员林敏虹
图 惠州日报记者姜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