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多元化需求:上门做饭喂猫……

——劳动节来临之际采访我市部分“上门经济”新业态从业者

2024年05月02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邬方定正在客人家做饭。

邬方定正在客人家做饭。

    “上门铲屎官”何英兰有丰富的照顾宠物经验。

“上门铲屎官”何英兰有丰富的照顾宠物经验。

    上门康复师范思婷和服务的老人合影。

上门康复师范思婷和服务的老人合影。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上消费者需求愈发多样化,“上门经济”所衍生的新兴职业分工也更加精细,上门代厨做饭、上门收纳整理、上门康复、上门喂猫遛狗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不同领域的“上门服务”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为服务提供者创造新的就业选择。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惠州日报记者采访三位“上门”服务劳动者,倾听他们的故事,展现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实干担当的精神风貌,以此向每一位普通而伟大的劳动者致敬!

上门厨师邬方定

“上门做饭”走红 月入过万元

想在家享受美味大餐,又不想花时间准备菜品怎么办?找“上门做饭”代劳便可轻松搞定。近年来,“上门做饭”成为不少网友关注的热点。在惠州也有不少人从事这一新职业,90后邬方定就是其中一个。从2017年开始从事“上门做饭”服务,他每月平均能接到三四十个订单,月收入过万元。

熟练掌握多种菜系烹饪技能

今年30岁的邬方定是惠城区三栋人,曾在广州酒家做过厨师。

“第一单生意还是经朋友介绍,帮一位老人做饭一周,收费三百多元,老人评价很满意。”邬方定说,这给他带来很大的信心。为了扩大“知名度”,他利用朋友圈宣传。慢慢地,找他“上门做饭”的顾客越来越多。

邬方定“上门做饭”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客户自备食材和厨师代为采买。“在接单的时候我们都会咨询客户的需求,并根据距离远近、做多少菜、是否难做等因素,与顾客议定价格。”邬方定说,通常比较难做的菜收费40元/道,青菜则是每道25元,汤不收费。如果客户需要代买食材,他再根据购买清单进行报销。

为了消除客户健康方面的顾虑,邬方定和伙伴们都做了体检,办理了健康证,接到订单后,他会把自己的健康证和体检报告传给客人。到客户家里做饭,他们也会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鞋套。

邬方定的拿手菜主要以广府菜、客家菜、潮州菜为主,如豉汁蒸排骨、盐焗鸡、客家酿豆腐、潮汕生腌以及各种海鲜烹饪,都驾轻就熟。当然他也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换菜品。除了服务好客户,做好饭菜,他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遵循节约的原则,给客人一些建议。

团队越做越大,平均月收入过万元

精湛的手艺让邬方定赢得不少顾客的称赞,有时候雇主还会邀请他一起吃饭,但他都拒绝了。做完饭,他和队友一起收拾厨房、灶台、地板,打扫干净就回家。他们不做洗碗业务,“因为不知道他们会吃多久”。

在邬方定的努力下,他的顾客越来越多,原本两个人的小团队忙不过来。去年他找到了村里其他学过厨师的年轻人,组建了一个上门做饭的业务团队。目前,团队成员已有15人,其中5人全职,10人兼职。每次接到订单,他们都是两人一组,一人切菜,一人炒菜,切菜的人还要拍视频,发布到不同的平台,让成品制作过程被更多人看到,以招揽更多生意。

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订单量越来越多。邬方定介绍,今年4月,团队接到五六十个订单,其中他个人接到26个。“这不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下半年才是旺季。”邬方定告诉记者,到了下半年,有时一个月团队能接到八九十个订单,有时一天要奔赴三个不同客户家做饭。不过,让他和伙伴们高兴的是,付出的辛苦能得到回报,全职月平均收入有上万元,兼职小伙伴每月也能增收好几千。

“上门铲屎官”何英兰

资深养宠达人 投身上门喂养行业

主人外出,“毛孩子”独自在家没人照顾怎么办?新兴职业“上门铲屎官”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爱宠人士的烦恼。

“上门铲屎官”也叫“伴宠师”“宠托师”等。随着养宠人士日益增多,催生了对上门喂养萌宠的需求。如今,“上门铲屎官”的队伍日趋壮大,80后何英兰就是其中一位。

养宠经验丰富,上门喂宠驾轻就熟

进门前穿好鞋套、手套,做好全身消毒,小心翼翼打开家门,防止“毛孩子”突然窜出,接着清理宠物粮碗和水碗,换粮、换水,再“铲屎”、换猫砂,清洁散落的猫粮、猫毛、猫砂等,把宠物活动环境打扫干净,最后“撤退”带走垃圾……这是何英兰最近到市区江北一户人家照顾“喵星人”的整套流程。从进门到离开家门,整个过程用手机拍视频记录。最后与宠物主人沟通妥当,她上门服务的工作就结束了。

这套流程看起来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对何英兰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何英兰是资深养宠达人。十多年来,家里就没断过养宠,“我特别喜欢猫,摸它们的时候心情很不一样,感觉很治愈。”她也曾有过两年开宠物店的经验,对于宠物尤其是“喵星人”的习性特点尤其熟悉,在照顾猫方面,基本没有难度。

何英兰告诉记者,因丈夫工作原因,2011年,她舍弃了梅州宠物店的生意,来到惠州从事洁具行业。后来,考虑到疫情影响,再加上自己热爱养宠。去年,她又把职业赛道转向了家庭式寄养和上门喂养。她精心设计了海报,通过网络宣传、派发传单等方式进行推广,今年春节期间接到了不少订单,这个“五一”假期订单也安排上了。

交流养宠经验,收获不少友谊

“主要是按照距离来收费,一般单次喂养价格在30~35元。上门喂宠以前,我会先上门了解宠物状况,确认服务范围和消耗品位置等,同时签订上门喂养协议,领取钥匙。”何英兰说,上门服务时长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对于“社恐”的宠物,一般做好服务就静静离开,而对于“社牛”的宠物,她会跟宠物互动一番。

“每次上门我都会很细心地观察宠物的反应和习惯,要是发现宠物有特殊状况,我也会跟宠物主人交流。”何英兰说,她看到有些猫容易掉毛,就会建议宠物主人给猫喂点复合维生素、鱼油片、去毛片。她还常跟宠物主人交流怎么养好宠物,宠物生病了如何护理等。这份职业让她收获了不少友谊。“我把客户当成朋友,聊得好的私底下还会一起带猫狗出去玩。”

如今,何英兰全身心投入到这份职业中,还发展出了一个“上门铲屎官”团队。她说,会努力把上门喂养做好,后期打算增加销售、仓储等项目。她家里如今有10多只猫,其中不乏流浪猫。“捡回来的流浪猫,我会先给治好,再找人领养。”何英兰说,以后有机会也想往宠物兽医方面多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上门康复师范思婷

“老人们好起来, 我就很开心”

“黄婆婆,我来了,有没有想我啊?”4月底的一个雨天,90后上门康复师范思婷熟门熟路地拐进惠城区桥西街道尔雅巷社区一幢居民楼,走进逼仄的楼梯间,来到二楼老人住处。从一年前开始,每周二上午9点,她都会风雨无阻地准时奔赴和百岁老人黄婆婆的“约会”。

上门为百岁老人做理疗

窗外下着雨,101岁高龄的黄婆婆坐在轮椅上,正看着电视剧。看着范思婷到来,老人开心地和她握手。“我母亲摔伤了,年纪大,手术后恢复不好,下肢不能行动了,只能坐轮椅。”黄婆婆的女儿朱大姐向记者介绍其母亲的情况,“幸亏这一年来有康复师上门为我母亲进行康复理疗,肌肉萎缩没那么快,母亲慢慢地还能站一会儿了。”

范思婷先是给黄婆婆测量血压,接着熟练地开始为她按摩下肢。双下肢按完后,范思婷点燃艾条,给黄婆婆灸足三里处。之后,范思婷又分别给黄婆婆的双下肢擦上活络油,整个过程约一个小时,最后拿来一旁的站立辅助椅,“婆婆,我们要练习站一会儿了。”朱大姐和范思婷一起搀扶着黄婆婆慢慢站起身,黄婆婆双手扶着辅助椅把手,慢慢站了起来。“黄婆婆的康复要点是防止肌肉萎缩,快一年了,我看着她能站起来,功能慢慢恢复,这是我最开心的。”

专业爱心助老人康复

范思婷是惠民九如康养中心的一名康复师,从事上门康复工作业已五六年了。“我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老人,针对不同情况的老人进行评估后,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训练计划和康复目标,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康复功能训练和指导,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恢复一些生活能力。”范思婷说,她目前每天服务对象有6人左右,“时间安排得紧紧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呈上升趋势,多数老人在出院后选择留在社区和家中康复,亟需专业的康复护理。近年来,上门康复师行业兴起。

“上门康复师打通了社区康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康复师直接上门,一方面可以减少家属的陪同时间,另一方面也极大方便了老人。”惠民九如康养中心社工部负责人徐洲果告诉记者,该中心目前有2名康复师,签约的上门康复服务对象有120余名。

上门康复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更需要一份爱心。范思婷的服务对象大多为老人,有些人瘫痪在床,外出较少,交流对象主要是家人,一开始对上门的康复师都会心存怀疑、排斥……这些都是上门康复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对这些,看起来文文静静的范思婷信心满满:“我是本地人,就用本地话慢慢地跟他(她)沟通,我是真心为了他们好,他们就能慢慢感受到,就能接纳我。”走过一条条大街小巷,走进一户户服务对象家里,范思婷对这份工作越来越热爱,而她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服务对象慢慢康复。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本组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陈春惠 马海菊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陈春惠 马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