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日华。受访者供图
5月2日下午两点多,在惠阳区淡水街道,外卖小哥温日华好不容易空出时间,打了一份快餐,在外卖站点抓紧“干饭”。趁着这点空闲,记者才有机会跟他聊上一会儿。
外卖员作为新业态从业者,工作性质特殊,人们吃午餐、晚餐的时间就是他们送餐最忙碌的时候。“五一”假期第一天,他从上午9点多忙到下午4点多才吃上午饭,紧接着跑到晚上12点才吃上晚饭,一天下来接了80多单。
“难得遇上假期,那就多干一点。”温日华始终抱着“把每一单服务好”的态度,哪怕遇到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也风雨无阻。“我们要将心比心,做好送餐服务,自己饿着,也不能让客户饿着。”
“第一次收到客户打赏,挺感动的”
“每次送餐,都能到不同地方,见到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见识。”温日华是“饿了么”平台的一名外卖送餐员,从事外卖送餐行业两年多,始终保持乐观心态。
温日华所服务的区域主要在惠阳淡水。他从来不挑单,在配送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客户配送的位置跟订单的位置偏差比较大的情况,他都尽量按时送达客户手中。“我们做好服务,客户也心情舒畅,吃得开心。”他也常收到客户的打赏。“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我也很开心。”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客户住在比较偏僻的农场,在地图上无法定位,客户特意打电话来沟通送餐位置。像这样的订单,有些外卖员接到也许就会拒绝了,但温日华还是寻着路给送过去了。“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客户特意点多了一份可乐送给我。第一次收到客户打赏可乐,挺感动的。”
有一次,他给一位住在21楼的客户送午餐,刚好遇到客户小区电梯维修停用。得知客户的脚刚做完手术,家人又不在家,他说:“那就爬吧!”一转身冲进楼梯间,每爬九层楼,休息一下,终于来到客户家。看到客户坐着轮椅行动不便,他还细心地帮客户把午餐放好,然后急急忙忙走了。“因为爬楼梯超时三单,一下楼我就给客户打电话沟通情况,好在客户也很理解。”
坚持做好服务,努力就有收获
温日华说,有时候商家堂食多,出餐慢,自己就会提前打电话跟客户沟通。有时候会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货车司机点了餐会一直催餐,赶不及等餐,他们临时说不要了。遇到这种情况,温日华会先跟商家沟通退餐、退款,要是餐费不高,他就买下来自己吃。
服务分就像外卖员的“生命线”。因为坚持好的服务,温日华的好评率很高。“服务好了,平台认可,勤快的话就能获得优先派单。”
虽然很累,也舍弃了很多与家人相伴的时间。但付出就有回报,一个月他能挣到几千元到1万多块钱。如今,他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的压力迫使他必须奋力打拼。“平台给我们提供了这份工作,让我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取收入,照顾家庭,我们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做好。”温日华十分珍惜自己的这个岗位。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