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元亨智能装备装调车间。
发展,向“新”而行。持续强化研发,提前布局固态电池赛道;推动科技创新,着眼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广阔应用未来;持续深化海外合作,“惠州智造”扬帆出海彰显勃勃生机……
“今年,我们持续深耕高端装备行业,提前布局固态电池和移动机器人赛道,加快海外布局,持续降本增效,坚持打造核心拳头产品。”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将在夯实锂电制造设备的技术基础上进行革新和外延,抓住储能电池、圆柱电池及刀片电池的发展契机,挖潜消费锂电池、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拓展智能仓储应用领域,在光伏、氢能和泛半导体产品等领域寻求突破,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
◆竞逐风口
提前“备战”固态电池赛道
目前,资本市场更关注利元亨在固态电池中的布局。因具备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长循环寿命、更好低温性能等优势,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利元亨在2022年7月与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协议,约定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清陶能源拥有国内第一条固态锂电池产线,是国内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的领跑者,连续多年被国际权威机构毕马威评为中国领先汽车科技50强企业,入选福布斯中国高增长瞪羚企业榜单,并被授予中国独角兽企业等称号。
固态电池若进入扩产阶段,生产设备将成为最先受益的环节之一。2022年以来,利元亨陆续为清陶能源提供电芯装配线、化成分容、激光模分一体机、激光焊接机等设备,主要设备已完成交付,部分已验收。
“公司具备生产固态电池生产线相关设备的技术方案,并具有单机/整线设备的交付经验,目前正陆续与国内外主流固态电池生产商开展技术方案交流。”利元亨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技术的开发不只停留在计划中,利元亨以高强度的投入推进实施。2023年,利元亨研发投入占企业营收的10.61%,全面覆盖圆柱、软包、方壳等技术路线的全工序制造流程,并积极拓展固态电池、钠电池、钙钛矿等新型能源的研发量产,在行业周期变化中不断拓展新业务场景,力争在锂电行业技术革新的潮流中抢占先机。
◆智造出海
去年海外设备交付和订单规模创新高
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对于电池厂商而言,是实现极限效率、极致品质、极限成本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这样的背景下,利元亨开发模拟数字工厂,打造独特的“海葵智造”系统,让工厂端智能化,实现产品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以便快速组合出满足不同功能的产品,提高产品的适应性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作为广东“工业上楼”的先进代表,利元亨走在了行业前列。该公司采用多层立体布局,合理划分原料仓储、生产加工、成品出库等环节,确保“每一寸空间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云平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持续深化,提升了发展效能,赋能了智能制造,助推了利元亨‘智造出海’的步伐。”利元亨有关负责人说,公司凭借行业内少有的可以做锂电池制造整线设备的“硬核”优势,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去年海外设备交付和订单规模均创新高。
海外合作的持续扩张,加速了利元亨海外分支机构的布局。去年年初开始,利元亨在日本、韩国设立全资子公司,加上已有的德国汉诺威、汉堡、慕尼黑的全资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管理办事处等,公司本地化运营范围进一步扩展,既方便引进海外专家技术团队帮助产品迭代升级,距离上也更贴近海外客户,以便快速响应海外市场需求。
对话
●谈发展
海外订单拓展情况延续较好态势
惠州日报:今年第二季度,利元亨营收方向主要体现在哪里?
高雪松(利元亨董事、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截至去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近58亿元,其中消费锂电领域设备在手订单超1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海外订单拓展情况延续较好态势,持续与远景、印度Mahindra等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公司去年11月份以来获得的消费锂电客户订单,预计大部分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后陆续完成验收。
●谈“软件”
推出行业先进的“海葵智造”方案
惠州日报: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在软件自主研发方面,利元亨有什么作为?
高雪松:公司在工业软件开发和应用中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在管理方面,公司已自主研发如MES、WMS、SCADA、WCS等软件,并与智能装备结合,推出行业领先的“利元亨·海葵智造”锂电行业数智整厂解决方案,覆盖公司产品从设计、生产、售前、售中、售后全阶段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应用;
在产品设备方面,公司自主创新开发了设备运行的相关软件,例如SmartMV视觉软件平台,应用层以拖拉拽组态的形式,集成2D、3D、深度学习工具包,以及配备针对锂电行业定位、测量、识别、检测相关应用的工艺包,融合行业应用习惯及终端厂商标准,能够实现视觉方案快速开发、部署。
●谈机器人
自主移动机器人与智能仓储项目订单交付超20亿
惠州日报: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日渐壮大。利元亨的产品、产业链或流水设备,哪些具备“机器人”概念?
高雪松: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十分旺盛。公司一直从事基于AMR运动控制技术、传感和视觉技术的研究,积极布局智慧工厂柔性“智”造。当前,公司生产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在多场景领域中应用,执行轻型甚至繁重的运输任务。
以定制化设计智能仓储解决方案为例,近年来利元亨智慧物流(自主移动机器人)与智能仓储项目订单交付已超20亿元,不仅革新了众多合作企业的仓储面貌,更是在加速行业智能化转型上树立新的里程碑。
此外,公司在AI视觉识别技术、故障预测分析、运动轨迹控制及AI深度学习应用等领域有较深厚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了AI智能监控系统、远程操控系统、巡检系统及AI外观光学自动化检测设备,为后续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奠定了基础。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陈丽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