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心里,都曾住过一个野孩子。他肆无忌惮地爬树翻墙,大胆地下河游泳抓鱼,任性地在草地上打滚,聚精会神地观察蚂蚁搬家……他拥有我们生命中最初的蓬勃朝气,像风一样率性奔跑。那个纯真果敢的野孩子,如今你还记得吗?
著名作家包利民在其新著《再见,野孩子》(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中,用朴实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通过回眸孩童时代的故事和闪光的点滴,让我们在阅读中品咂人生的滋味。
该书是一本散文集,共分“一杯朝阳”“倚杖柴门外”“只为给你写封信”“牵着月光行走”“沉默在时光深处的少年”五辑,有六十八篇文章。书中的孩童牵着月光行走,伴着落日独行,站在高岗上迎接日出。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澄澈的青春伴随着成长的印记,印证着生命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无拘无束中,那个懵懂的少年,和田野亲近,和山川河流为伍,和自然对话,让我们在葱茏的岁月中,体悟童年的真挚与率性。
孩子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快乐很容易满足。比如《牵着月光行走》一辑写到,“夏天加上暑假,就是我们的快乐。除了回家匆匆吃午饭,我们一直不知疲倦地追逐着。追逐着风也追逐着一种诱惑。”虽然孩子们最后什么也没追到,但是他们却没有遗憾,因为乐趣就在追逐的过程中。又如《傻笑》中,“我边走边看,每一缕悠然的风,每一片欣然的叶,每一朵悠然的云,每一簇灿然的花,都牵动着我的目光,触动着我的心绪。”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这就是童年,既濡湿了心,又濯洗了疲惫。
童年不仅有许多故事,还有追风少年百折不挠的精神。比如《而我却只听到无声的雨》,通过作者不同时段听到孟庭苇的三首歌曲,讲述了自己从落寞走向倔强再走向勇敢的心路历程。阐释了每一个人在少年时都有苦闷彷徨的时期,都需独自面对。
人的一生都在进行生命的修行和智慧的磨炼。比如《眉眼盈盈处》谈的是对山水的认知,儿童时认为是童话世界,成年时认为是心灵憩息的家园。《当下总会成为过去》通过回忆自己去叔叔家的经历和写日记的过往,讲述自己总想留一份回忆和留恋,终浪费了时间与心思。“当下总会成为过去,无须去烦恼。只要在回望时,哪怕有一个情节还鲜活如初,就会点亮那段岁月所有的温暖……”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只要能放下,就会云淡风轻。
童年,不是过往,而是最初的梦想;幸福,不是幸运,而是爱与付出。这是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也是给予读者的最大启发。
(秦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