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可以让人满足于现在,也可以让人专注于将来。从事心理教育多年的林紫在其畅销书《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中,介绍了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提出十大安全感关键词,阐述了安全感与系统养育观的关系,讨论了影响孩子安全感的依恋模式和父母安全感的重建,帮助父母真正给予孩子安全感。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安全感”这样定义: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全书开篇,作者就阐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很难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孩子是一面镜子,父母的情绪、行为都是影响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因素。所以,在给孩子安全感之前,父母需要先培养自己内在的安全感。作者列举了缺乏安全感的父母常有的人生假设:人必须有钱、人必须优秀、人必须有用……而安全感具足的父母常有的人生假设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儿孙自有儿孙福、示弱是一种美德……作者通过一个内在安全感模型,引导读者由家族无意识的探索开始,通过调整依恋关系的类型,经受生活的考验,安放好我们的内在安全感,也如书中所言,“帮助孩子培养内在安全感的过程,正是自己修行的过程。”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呢?作者认为,父母应该进入“学前班”学习,放下过往对孩子的评判,努力去看懂孩子的每一个表现,养成系统的养育观。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将10个最重要的心理关键词——依恋关系、安全感、情绪性记忆、家庭系统、冲突应对、自我认同、情商、社会适应、归属感、心理弹性串联起来进行系统讲解,让读者了解到,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这些关键词都在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而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能带来不同的结果。这10个关键词可以让父母逐渐走进安全感的核心地带,逐步解决“培养安全感从何处入手”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依恋模式是决定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关键。幼儿期的依恋模式深刻影响着成年后的人际和亲密关系,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一生的生命品质。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一份安全型依恋关系,是孩子建立好内在安全感最重要的基础。”通过对依恋关系的阐述,让读者明白“安全感”的建立对于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的一生来说有多么的重要。接下来,家长要尝试帮助孩子去建立美好正向的情绪性记忆,因为孩子带着这样美好正向的记忆,能够形成更有力量的面对世界的能力。通过讲述关键词“家庭系统”,作者让读者了解到,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孤立地看孩子的问题或者父母的问题,就无法更好地帮我们达成目标。不论是在亲密关系当中,还是在孩子逐渐面对的更多复杂社会关系里,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形成健康的应对方式,对提升孩子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每一个关键词都是环环相扣的,串联起我们和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步骤和要点。把握好这些步骤上的每个关键点,人才会建立起真正的内在安全感。另外,作者在书中还为父母提供了大量的课后练习以及过往学员的练习分享,非常具有实操性和启发性,值得父母一读。
(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