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洲镇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景观优美。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4月的鹅城,天穹仿佛穿漏一般,雨下个不停。月末,我与好友走进东江边上的芦洲镇。好友问:“到芦洲镇后去哪?”“自然是去芦村和大兴村。”好友也不知我哪根筋搭错了,偏在连绵雨中走访乡村?其实我明白,这缘于我与这方土地的“约会”。芦村的古围屋、古码头、芦苇荡、翠竹林无不叫人想念。我参加过芦村举办的“争富节”,村民用各种方式庆祝先后走上小康之路的场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他们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受益者。
恋旧的人喜欢重温美好。去年5月大兴村举办的“李子节”吸引了四方游人,我与文友赶在“李子节”开幕前一天,即4月30日走进大兴,回来写了《走马大兴李子节》一文,这篇文章还登上了报刊。成熟的李子鲜红欲滴挂满枝头,想必谁都无法抗拒其诱人的魅力。时隔一年,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多年书写惠州故事的我怎能不前去看看呢!
走进芦村,在芦兴饭馆吃了走地鸡和酿苦瓜。饭后,雨停了,云层露出浅浅的“太阳花”。暮春的田野一片葱绿,清明时节栽下的禾苗已有半尺高,清风徐来,禾欢舞动,曼妙娇柔。“怎么回事,连天的雨竟然没有影响禾苗的生长?”给我们做向导的芦村老熟人小黄看出了我的疑惑,小黄告诉我近期当地把防洪防涝、防山体滑坡等工作放在首位。别看村里静悄悄,干部们都在四处巡查,发现情况后会立即汇报及时处理。
说着说着,我们来到了芦村老黄家的果园。老黄夫妇是种果能手,果园种有脆李、三华李和荔枝。走进果园,映入眼帘是一幅美景:雨后的果园,树叶和果子上的粒粒水珠一闪一闪如珍珠,抢先成熟的脆李叫人垂涎。“近水楼台”,摘个红透的李子尝尝,非常脆甜,脆李名副其实。老黄妻子说:“虽然连日下雨掉了一些果子,但过些时日三华李和荔枝就快成熟了,镇村干部都在帮忙宣传推销,到时会有不少人来芦村游玩和摘果子,您也来逛逛吧!”
离开老黄家的果园,走进心心念念的大兴村。记得去年初见大兴,大伙都被它的“天生丽质”所折服。老天厚爱的这方水土,大兴村犹如世外桃源:举目远眺,浸透山峦的绿铺天盖地,那是森林、竹径、茶山和果园,“绿衣仙女”在天地舞台唱着四季欢歌。我去年走访过大兴马田屋,老马一家还好吗?老马在家炸鱼,看见老客人,高兴地请我们喝茶吃鱼。老马说他养了好几百斤鱼,喂的是自己种的皇竹草和姜叶,肥着呢,每尾都好几斤重。我还真不知皇竹草是人工种植专门用来喂鱼的草料,也不知鱼吃姜叶,长见识了。老马是种养能手,将家里的果园、鸡场、鱼塘和菜园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儿子勇武退伍回来跟着父亲学习干农活。此时,勇武从山上下来,原来山上果园更大,他去查看果树有无被雨水毁坏。勇武告诉我,大兴村马田村民小组种植李子最多,山上有数百亩李子园。乡亲们还在山上开辟茶园,种上云南大叶青茶和潮州凤凰单枞茶。我听向导小黄说,如今芦洲镇多个村庄都响应镇政府提出“村垦造水田”号召,让曾经的稻田重新恢复它该有的模样,而村民可在自留山种树栽果种茶。
“村垦造水田”,这是我听到芦洲在振兴乡村进程中又一新举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和环境建设,越来越追求高层次的发展目标。村民已意识到物质生活进步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要同步跟上。热情的小黄领我参观芦洲镇综合文化站,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图书馆、电脑室和孩子们喜欢的朗读亭等文化设施。文化站外的中心广场是村民夜晚打球、跳舞和放松身心的地方。特别让我惊讶的是,芦村有便民利民的服务综合体“福彩楼”。好气派的大楼!门口牌子写着“惠州市民政服务综合体”。进楼细看,楼里设有多功能会议室、书画室、心理咨询室等。
不久,雨又下起来了,雨中的村庄宁静祥和。正所谓“静水深流鱼儿跃”,这静中涌动着乡村的蓬勃生气和蕴藏无限的发展生机。我暗自欣喜,这雨中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