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教我谋生谋爱

□张金华

2024年06月02日惠州日报西湖
字号:T|T

记得儿时的我,人还没灶台高,便被母亲教着淘米煮饭。母亲叮嘱我:“要学会做饭,大人不在家时能给自己找吃的,以后出门在外也不至于饿死。”在母亲看来,做饭是一种生存技能,关乎人能不能照顾自己、独立生活。

很多年前的农村,家家户户做饭靠的是那种高度在一米左右、用泥土砖跟白石灰砌的灶台,烧的是树枝、稻草等柴火,甚至是用牛粪做成圆饼状贴在自家泥土墙上晾干的“绿色燃料”。

做饭时,既要顾灶台上的翻炒,还要顾灶膛下的烧火。若是遇上天气不好时,排烟的烟囱出烟会出现倒流,不一会儿厨房里烟雾缭绕,浓浓的油烟熏得人眼泪直流,呛得人连连咳嗽,做一顿饭菜真像打了一场仗啊……

实践出真知,劳动助成长。在母亲的引导下,我学着煎鸡蛋、炒青菜、煮蛋花汤。每逢放学回家,我放下书包,系上围裙把活干,淘米下锅先浸泡,溜进菜园去摘菜,挑拣洗净调配好,“手忙脚乱”把饭煮,稍闻饭香唤母回……每当此时,我站在村口大声呼唤着在田间劳作的母亲,引来了邻里乡亲的羡慕眼神。

吃饭时,母亲脸上洋溢着笑容,不停地夸我做的饭好吃,我开心极了。“要是多放些水,米饭会更软些”“少放点盐,味道会更好”,母亲善意的建议激励着我不断进步。渐渐地,我家的厨房成了我劳动实践的舞台。

想不到做饭做菜竟成了我童年时的快乐时光。日复一日,熟能生巧。我不仅学会了做凉拌土豆丝、清蒸鸡蛋、红烧茄子等,有时还拿起渔网到田间地头抓些小鱼小虾改善伙食。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自参加工作后,我遇上了三位厨师,闲暇时主动求教,不仅提升了做菜的技能,还学会了做面点,如蒸馒头、包子,炸油条、煎饼子,包饺子、擀面皮。日渐长进的厨艺让我做起饭来得心应手,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喜。

常听母亲唠叨:“厨房的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家的温度。”现在想想,此话不假。学会做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还为了在这个世界里,用美食与能量为自己保驾护航。因为,食物中蕴含着大千世界,烹饪里隐藏着生活智慧。

现在,每当我下厨房做饭时,都会叫上孩子们帮着“打下手”,让他们耳濡目染,热爱生活,学着从生活中找到成长的乐趣。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烟火人间,当你不知道做什么时,就做饭吧,在案板上细细切碎酸甜苦辣,在油锅里慢慢煎炒悲欢离合,感受着柴米油盐带来的温馨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