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外穹顶封顶

粤港澳大湾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主体结构全面完成

2024年06月0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5月30日,广东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核岛外穹顶浇筑顺利完成。

5月30日,广东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核岛外穹顶浇筑顺利完成。

5月30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落下,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核岛外穹顶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国家首座生态核电建设示范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项目——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主体结构全线完工。

记者从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了解到,当前,太平岭核电一期工程1号机组正处于热态功能试验前的关键阶段,按计划将于年内装料并网;2号机组正处于安装上量高峰。这两台机组预计2025年陆续投产发电,其中单台机组每年可为大湾区提供清洁电力近100亿千瓦时。

使用大容积双层安全壳实现功能分离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一个显著特点是使用大容积双层安全壳,实现功能分离。其中,内壳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各种事故下及可能的严重事故下内部的高温高压,外壳主要作用是抵御包括飞机撞击在内的各种外部灾害,保护内壳及其内部结构不受影响。

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太平岭核电1号机组外安全壳分为筒体结构、外挂水箱和半球形穹顶结构三部分,本次浇筑为半球形穹顶结构封顶,半径36米、壁厚1.5米、高约11米,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机组安全性和密封性。

“外穹顶作为外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物项繁多,钢筋布置密集,施工逻辑紧密复杂。因此,外穹顶浇筑不仅是核岛混凝土施工的重要一环,也是核岛土建施工重要的里程碑节点。”上述负责人说。

全国在建核电项目中首次采用铝合金材质定型模板

记者了解到,锚定“国家优质工程、国际标杆工程、生态示范工程”的高质量建设目标,太平岭核电项目坚持创新引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方向,着力提升机组安全性、经济性,打造具有惠核特色的创新型核电基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项目建设中,针对核岛内部结构复杂、人员通行时间长的问题,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联合项目一期工程核岛土建施工单位中建二局,自主研发设计液压顶升平桥和施工升降机,每小时的运载能力达到480人次,打破了十几年来传统的人员通道设置形式,不但大幅提高项目人员通行效率,也为其他核电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1号机组外穹顶浇筑过程中,外穹顶外侧模板采用铝合金材质定型模板,这在全国在建核电项目中尚属首次。”太平岭核电项目穹顶施工党员攻坚队负责人、中建二局太平岭核电项目部技术经理邓亮文介绍,相较于传统木模,铝模的质量较轻便,便于现场安装,有利于现场施工优化;同时,外安全壳模板体系还设置内外双层模板,通过钢穹顶免拆模板的技术应用,节省内侧拆模时间,有效减少现场施工量。

太平岭核电高质量投产建设总指挥章国强介绍,太平岭核电项目整体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机组,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超过500亿千瓦时,可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超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120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了近11.3万公顷森林,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和保护生态环境。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通讯员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