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又一年。2023年即将过去之际,这部书稿总算完工了。为了与此前出版的同类集子《松间轻语》相呼应,我将这本新书取名《榕下微言》。
这本书,我首先是把它当作一本干部读物来写的。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未必能达到这个效果,但出发点是明确的。全书主体共95篇文章,分为三辑:为人须智、为政须廉、为学须实。这些,都是公职人员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些相关的问题,与社会各界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也不仅仅限于公职人员,还可拓展到与公职人员关联的所有群体。
其中最核心的,是“廉”的问题。我一向认为,关于廉洁教育,并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论,只要发自内心把它当回事,一些浅显的道理足矣。它所需的不是讲得多深奥、多精彩,而是经常说,反复提醒。
我这些文章,自然谈不上什么深度、新意,它们充其量就是“老生常谈”而已,但我觉得确实很有必要继续谈谈。比如做人的问题,这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一个人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如果没有正常思维,便可能导致不合常理的行为。所以,理智分析、妥善处置问题,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又比如学习的问题,这是一个人素养提升的根源。读书明智,读书明理,读书明志。今天的干部更需要读书,否则难以赶上瞬息万变的时代。有感于此,我认为有必要呼吁干部回归书桌,亲近书籍,推崇文化,增添文气。
赣南多榕树。在江畔行走,常可遇见虬根盘结、冠幅广展的大榕树,是一道让人驻足流连的风景。城区的行道树,也常选榕树。榕树根系发达,生命力旺盛,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它们长得高大,而且长寿,很受市民欢迎,赣州人以之为“市树”。看到古榕茂盛苍劲的样子,就让人想起“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句话。榕树能长到这个境界,说不定还真是因为具备这种“心态”呢。这,也可以说是榕树的真实写照。
以前农村人常在大树下聚会谈天说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多数人已进城,这种场景自然少见了。不妨想象,如果有这样的场所,人们依然三五成群小坐片刻,谈人生,谈理想,谈“三观”,让道理越说越明,让思想越说越正,让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让崇廉拒腐、奉行正道成为时代强音,让遵纪守法、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主流,那么,文明必将为此前进一大步。
行稳致远,也是一棵棵大榕树的生动实践。榕树下,可以让我们深入探索,畅所欲言。
联想到这些,于是我牵强地把这些细微的声音和魁梧的榕树结合起来,写下这本《榕下微言》,希望有那么几句话语能与读者的心弦引发几许共鸣,又因为大家的助力,让它们传得更悠远。(李伟明)
(注:《榕下微言》,李伟明著,广东旅游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本文刊发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