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人犬和谐共处?

2024年06月17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近日,河南3岁男童被狗咬伤18天后不幸离世的消息令人揪心。近些年,恶犬伤人事件频发,犬只管理一直是百姓关注的话题。我市回应大众需求制定养犬管理条例,该条例于2023年12月20日经惠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4年3月29日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

和谐环境倡导文明养犬,法治社会支持依法养犬。管好一只宠物犬,体现的不仅仅是社会治理的“精度”,更展现城市治理的“温度”,人宠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值得期待。

(一)

人和狗的故事,要从一万年前讲起。

根据考古学研究,犬的祖先与人类相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三字经·训诂》云:“犬能守夜防患。”在六畜中,狗是最早被驯养的动物,它不仅可以看家护院,也用来祭祀以及食用。

如今,犬只被解锁了更多能力,在导盲、缉毒、救灾、消防、抚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养犬也能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诸多好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表明,养犬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缓解症状,犬只的陪伴能够让人类的身体放松并增加多巴胺和催产素等“幸福素”的分泌,从而减少焦虑和压力。

每天带着犬只去散步,还可以让人保持运动习惯并改善心血管健康。另外,与养犬相处的经历,可以让孩子学习爱和责任。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2年度中国城镇犬只数为5119万只。不少宠物主人都将爱犬当作家庭成员或者“孩子”。

另一方面,随着养犬的人越来越多,犬只噪声、犬只气味扰民、犬只伤人、犬只随地大小便和不拴犬绳等问题增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增加了社会矛盾。

据统计,2018年至2022年,我市12345热线共受理涉犬相关诉求8527宗,其中犬只伤人占比超过三成。

最近,关于犬只伤人的事件屡见不鲜,每一次都牵动着社会的神经,令人深感忧虑。这些不幸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其一,部分犬只在户外活动时,由于犬主疏忽,未拴牵引绳,导致犬只失去控制;其二,一些犬主饲养了明文禁止的大型烈性犬只,这些犬只天性凶猛,难以驯服,从而增加了伤人的风险。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发布饲养动物损害责任典型案例并明确:禁止饲养的大型犬伤人,无论受害人有无过错,犬主均应承担全部责任;孕妇被犬咬后终止妊娠,饲养人应承担相关费用;犬只追逐路人致其受惊吓摔伤,“无接触式伤害”饲养人也要担责;违规养犬行为,应当否定和制止。

这些案例说明,犬主在享受养犬快乐的同时,更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要对犬只负责,也要对他人的安全与健康负责。这是不能推脱的法律责任。

(二)

有关调查研究显示,能否科学管理、友好善待宠物,正成为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反映的是对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从一个侧面体现城市的文明程度。

《惠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的出台,为犬只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养犬要登记“上牌”,犬只出门要戴嘴罩、拴牵狗绳,犬主须及时清理犬只粪便,否则将面临处罚。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于执法。上海曾提出建议,在城市网格管理的基础上,划定网格内的宠物管理责任人。不论与宠物相关的事件最终定性为何种案件,在事件发生时,宠物管理责任人都有责任且必须到场给市民提供救济、协调矛盾等。

不过,考虑到犬只数量多、分布广,执法成本高,文明养犬需要各方努力。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唤起文明养犬的共识,让犬主自觉履行责任。同时,在犬只集中的小区、公园设置宠物排便区和粪便带,为犬主提供必要的方便,也有利于形成全民监督的氛围。

除了科学管理犬只,也要友善对待犬只,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一方面,要建设宠物友好型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举办宠物文化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创造友善宠物出行的条件。比如,广州、深圳推出了宠物友好巴士,主人可以为宠物预订座位,一同出行。深圳更是在全国率先推出宠物候机厅,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推出的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则引发了公众讨论和行业关注。

目前,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强化宠物友好型城市建设,深挖消费潜力。惠州在做好养犬管理上,也可以搭建更多消费场景,挖掘“宠物经济”矿藏。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