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城区坚持不懈推进优空间、塑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这是横沥镇乡村风貌。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摄
盛夏时节,良田沃土,万物竞秀。在土地的“保护”与“集约”两个命题中,惠城区自然资源局牢记职责使命,答好“守好良田沃土 护好发展根基”的答卷,与各镇(街)各部门凝心聚力画好守护耕地、集约用地的最大“同心圆”,全力以赴推进促集约、保发展,坚持不懈推进优空间、塑格局,矢志不渝推进护资源、守红线,持之以恒推进严管理、提效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革便民利企,为“百千万工程”的落地实施提供更加坚实的资源支撑,让绿美大地迸发汩汩力量、勃勃生机。
土地整治
“小田”变“大田”,乡村变游园
在惠城区横沥镇,墨园万亩方农田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排水、农田防护与水土保持等工程,实现9个村15669.31亩耕地集中连片,“小田”变“大田”。
“接下来,墨园万亩方田园综合体这个市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除了增耕地,还将在腾空间、优生态、强活力中‘点土成金’,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和产业纵深发展。”惠城区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该项目将结合“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培育,以“东江畔·田园里·秀村居·慢生活”为主题,打造长约2.4公里的东江碧道工程,营造田园环绕、碧水西流、果林点缀的乡村生态美景,形成集“农业产业+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美丽乡村”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春赏花、夏摘果、秋赏稻、冬康养”的农文旅发展前景照进现实。
该项目推进的成效初步显现。近期,墨园强村合伙人计划正式发布,墨园强村文旅公司与8家强村合伙人企业集中签约,共同运营村文旅项目,开发稻田小火车、稻田咖啡等乡村游项目。至今,墨园村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有望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村民增收约200万元,展现乡村游新活力。
绿美生态
打造800多片主题林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生态宜居的美丽幸福家园,应是绿美惠城的现实图景。
惠城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让绿色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丽底色。今年,为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惠城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从数量、质量、生态三个维度同向发力,坚持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抓林时、抢进度、重质量,高效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作。2023年,惠城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09万亩、完成绿美通道品质提升12公里、建设绿美古树乡村1个及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1个。
今年初,区自然资源局统筹使用118万元财政资金,为13个镇(街)提供各类苗木2.23万株,并为每个镇(街)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帮助各镇(街)开展乡村绿美规划、苗木选种等工作,为高标准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厚植绿美生态底色,全面落实林长制。惠城今年计划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3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新建生物防火林带1674.8亩。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0个以上。加大古树名木森林保护和濒危古树复壮力度,推动汝湖镇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江南七联村创建绿美古树乡村、马安龙塘村创建绿美森林乡村,加快推进绿美惠城生态建设,打造宜居美丽家园。
惠城相继打造“党建林”“人才林”“桑梓林”“青年林”“巾帼林”“代表林”“政协林”等800多片主题林,林木栽下、绿美增色。接下来,惠城将持续加强绿美生态建设工作,选树先进典型,评选10个“最美植绿集体”、100名“最美植绿人”、150个美丽庭院,努力营造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便民利企
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持续优化
“惠城区自然资源局始终落实区委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要求,让每一片土地、每一寸空间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惠城区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说,通过不断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提升信息化水平,努力让自然资源公共服务更惠企、便民,助力优化惠城营商环境。
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持续优化。惠城健全零条件预审制度、免审制度、信用快审,在省内首推规划许可合理误差机制,破解项目审批报建难问题。全面推行“标准地”供应、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等措施。
土地房屋盘整征收成效显著,以土地的高效配置促进城乡间、区域间共同发展。2023年,惠城共完成土地征收面积约6864亩,为惠霞高速、惠肇高速、鹅城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落实土地保障,助推高新区发展。2023年,惠城高新区“1+4”园区共完成土地收储4156.5亩;出让土地2066.7亩,同比增长169%;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6.05亿元,是2022年的3.2倍。签约供地项目36宗,引进投资133.09亿元,分别同比增加20宗和75.1亿元;推动供地项目新开工建设28宗、非供地项目开工装修310宗,分别同比增加19宗和288宗;推动新完工供地项目25宗;推动供地项目竣工投产12宗,非供地项目投产265宗,分别同比增加5宗和261宗。
集约用地带动强势发展。2023年,惠城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占全区的63%。今年,惠城将持续优先保障园区发展土地供应,计划园区全年完成土地收储3100亩,出让项目用地1500亩,推动资源要素、产业项目向高新区集聚,形成集约发展势能。
一手抓发展,一手优服务。这两年,惠城办成全市首例“交地即交证”业务、全市首宗不动产“跨市通办”业务、全市首宗“跨省通办”业务、全市首宗不动产跨行“带押过户”业务……多个“首宗”的出现,彰显了惠城区自然资源局扎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初心,全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流程最优、环节最简、效率最高的不动产登记服务。
积极推广“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惠城进一步强化与税务、住建部门的窗口联动。同时持续开展“温情上门服务”“交房即发证”“周六延时服务”“不动产登记+金融业务”“不动产登记+税务业务”“非公证继承”等服务,促进不动产登记服务民生措施更加多元。
服务靠前一步,走心更暖心。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惠城老旧住宅楼龄均超20年以上,其中60岁以上的长者住户近1/4。可以说,增设电梯对于住户来讲是刚需,但其中涉及的法理、情理错综复杂。
以桥东街道东湖社区为例,该社区1993年成立,里面有155栋楼没有电梯,住户25%是老人。惠城区自然资源局对电梯加装规划审批不断探索、创新、突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事一议,积极探索符合市民群众利益要求的办法,确保电梯规划方案在规划许可的同时,最大程度考虑各方业主诉求,让一桩桩民心工程落地。目前,该社区增设电梯并投入使用共62台,正在施工9台,惠及居民1万多人,成为我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数量多、群众投诉和矛盾少的亮点样板。
近年来,惠城区自然资源局不断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截至目前,办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418宗,受理既有住宅加建电梯办理财政补助申请548宗,加装电梯补贴到位,居民群众幸福感满满,美好生活一键“梯”升。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廖志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