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夯实山海连城蓝绿基底

2024年06月2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惠东严格耕地用途管制。这是受严格保护的白花镇坦塘村耕地。

惠东严格耕地用途管制。这是受严格保护的白花镇坦塘村耕地。

去年以来,惠东县自然资源局在市自然资源局和惠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主责主业,以头号工程力度落实“百千万工程”,着力发挥全流程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切实保护耕地资源,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推动惠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国土空间支撑和资源要素保障。

大力垦造水田

新增水田1300亩实现千亩荒地变良田

据介绍,惠东县自然资源局不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牢牢筑起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全面建立县、镇、村三级田长及网格田长的“3+1”田长制组织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制定了田长巡查制度、惠东县田长制工作考核办法等,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全覆盖,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落实。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断加大全县耕地保护工作力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双平衡工作,完成《2024年度惠东县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编制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引导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严格按照“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落实耕地“占补平衡”,2024年以来重大项目、批次用地占用耕地均按规定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大力推进垦造水田工作,将原本零星分散的农田、低效园地、荒地,建设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新增水田约1300亩,实现千亩荒地变良田。

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白花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已获得省自然资源厅批复,白盆珠镇、多祝镇的实施方案于2024年4月完成市专家评审并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第二批(梁化镇、吉隆镇、黄埠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正在组织编制中,已形成初步方案。

节约集约用地

去年完成批次用地报批4024亩

惠东县成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相关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采取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式,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规模,打破发展的用地瓶颈,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9宗,调规面积1136.204亩,其中工业项目852.44亩,为产业集聚发展腾挪宝贵空间。全力做好用地报批组卷工作,千方百计“挣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重大产业、重点项目及民生基础设施工程,2023年完成批次用地报批面积4024亩,完成6个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报批面积6050亩。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积极开展土地收储盘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成城镇建设用地收储171.19公顷,完成国有土地盘整收回19.20公顷,有效保障土地供应需求,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加快推进惠东县2023年度城镇批次建设用地和重点项目土地征收和补偿,完成征地面积约3014亩,主要涉及广州至汕尾铁路工程项目、惠州稔平环岛高速公路项目、惠州LNG接收站外输管道项目等15个项目,为科学规划、产业集群腾挪有效空间。按照“一地一策”方式,重点保障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产业用地供应,完成挂牌、协议出让土地3282亩,实现土地收入超15亿元。惠霞高速公路项目用地报批工作更是受到市、县的高度赞扬。

县城扩容提质

组织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惠东县坚持县域一张图、一盘棋,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基础上,高质量完成《惠东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于去年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积极组织、协调、配合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助推县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完成《惠东县“一城两街道”同城化规划》《惠东县TOD新区一体化规划研究》《惠东县城西枝江“一江两岸”城市设计(环城北路至环城西路段)》《惠东县工业控制线划定规划》《惠东县旧城区综合改造规划》等方案,推进县城高水平扩容提质。同时,有序推动村庄规划建设工作。制定村庄规划优化提升编制计划,指导相关乡镇开展10个典型村村庄规划优化提升工作,并获县政府批复,为乡村振兴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提供规划支撑,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画好精细蓝图。

海洋生态修复

截至去年底营造红树林3304亩

惠东县坚持以规划为先导,高质量完成《惠东县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并于2023年9月通过县政府批准实施,为全县海洋经济发展擘画新蓝图。主动对接国家、省、市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指导重点龙头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优化涉海项目审批流程,搭建项目用海审批联动机制,提高审批效率。

强化项目跟踪推进和协调服务,安排专人跟进用海申报和确权工作,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投产。一批重点用海项目已取得重大进展,如中广核惠州港口二PA、PB海上风电项目用海变更,惠东县X211线盐洲大桥危桥改造工程已取得省政府批复,惠州稔平环岛高速公路项目、惠州港碧甲公共航道扩建工程已取得市政府用海批复。

全力发挥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职能,科学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开展红树林营造与修复。截至去年底,全县共计完成红树林营造面积3304亩,其中管护期满报省级核查面积为2052亩,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指标共计1026亩,成为广东省首个获得国家级及省级造林奖励用地指标的县区,数量为同类全国最高,实现红树林变身“金树林”。积极实施惠东县考洲洋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成为全省4个示范区之一。

提供优质服务

推行规划审查“绿色通道”

为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惠东县积极优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深化“登记+N”总对总业务,致力开展不动产登记窗口提升工作,打造便民高效登记服务。持续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优化“一窗受理”,深化开展“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创新推行“不动产登记+法院”服务,成功运行“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积极开展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认真落实“交房即发证”,依法开展居住权登记等。

坚持“依法依规、房地一体”“应登尽登、能发尽发”原则,按照《惠东县“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惠东县“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操作规程》,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发证登簿共20682本,切实维护农村群众合法权益。

开展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项目(不包括特殊工程和重大工程)审批制度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实现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提高审批效率,为项目落地实施加速。全面推行规划审查“绿色通道”,持续推进工业项目“带方案”“带项目”出让,积极开展“拿地即开工”预审查工作,允许企业采用“容缺承诺制”,优化压缩规划报建时限,推动和保障工业项目快速落地,彻底扭转工业项目“落地难”“落地慢”局面。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赖金朗 通讯员张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