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推行田长制保粮食安全

2024年06月25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龙门统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并推进项目实施方案,推动全县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这是龙门县城航拍图(局部)。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龙门统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并推进项目实施方案,推动全县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这是龙门县城航拍图(局部)。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地载万物,万物共生,土地是生命的载体,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当前,龙门县委、县政府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抓手,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在总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县域统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并推进项目实施方案,推动龙门县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作为重要资源保障部门,龙门县自然资源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深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切实推进田长制,一场由自然资源要素带动的蝶变,正在龙门大地上悄然上演。

试点先行

探索矿地融合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龙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主要以土地资源要素流动、空间布局优化为路径,重构土地利益格局,破解部分地区存在的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四化”问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努力打造“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助推乡村振兴,支撑“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在龙江镇罗洞村鹤山村民小组新居住地,一栋栋布局整齐、规划合理的新时代农村别墅映入眼帘,新村新貌令人眼前一亮。作为龙门首个整体搬迁安置项目的实施村落,鹤山村民小组已形成“拆旧建新、以原宅换新宅”的“宅基地置换”新模式,完成了龙门县首例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手续,以保障安置房土地利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当前,在与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及相关部门紧密联动下,龙江镇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抓手、“矿地融合,绿色发展”为目标,实施罗洞村、广尾村、龙江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有效解决“人往哪里聚、树在哪里种、地从哪里耕、钱到哪里赚”的核心问题。2024年,龙江镇计划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范围由当前3个村扩展到全镇范围。

“目前,我们先行以龙江镇为试点,探索矿地融合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据龙门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局在龙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内,以矿山生态修复为重点,从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及乡村风貌提升等任务角度出发,探索形成整村搬迁安置、矿地修复、城矿乡统筹发展等试点经验模式。

顶层设计

构建“1+1+1+3”系列规划体系

县域要发展,规划要先行。近年来,龙门县自然资源局把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编制规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龙门县自然资源局着力构建“1+1+1+3”“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系列规划体系。该体系旨在通过系统化、分层级的规划策略,推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一规划体系遵循“系统谋划,分层编制,县镇联动,示范先行”的思路,将为龙门县“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提供坚实的规划支撑。

规划体系中的“1+1+1”由三个核心部分构成:龙门县县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龙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和龙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县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主要聚焦于全域发展的目标设定、空间战略及行动计划的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则针对全域整治任务、跨乡镇资源统筹、整治格局、行动方案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总体部署;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则着重于深调研工作,策划生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明确实施时序,开展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以确保近期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

此外,规划体系中的“3”指的是以镇域为单元,率先在龙江镇、永汉镇和龙潭镇三个典型镇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具体的整治任务安排、明确项目策划和建设内容,引导空间要素腾挪、布局优化、集约高效,促进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转。

龙门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这一规划体系的构建是龙门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科学的规划引领和精细化的管理实施,将有力推动龙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资源整合

打造特色精品样板工程

保沃土,造良田。当前,龙门县自然资源局正围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恢复和产业导入等多个方面,全力助推龙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改良土壤和土地集约化发展,让每寸耕地成为丰收沃土,为“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注入强劲动力。

土地一新,万象更新。作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龙门县积极响应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农用地整理为重点,精心打造龙江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该项目以“绘就希望在田野上的生态文明与文旅交融盛景”为愿景,旨在树立全国现代农业示范标杆。

“良塘村是龙江镇打造万亩良田项目,发展富硒农产品品牌的核心位置。当前,良塘村土地流转起来后,可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程度。”龙门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介绍,龙江镇万亩良田示范项目总面积1.08万亩,估算总投资18.56亿元。通过优化农田排灌系统、机耕路及农业设施基础条件,将零散的耕地和周边农用地进行缝合整治,形成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耕作的优质耕地。此举不仅实现了“小田”变“大田”的跨越,更构建了“渠相通、路相连”的万亩良田格局。2024年,项目预计将新增耕地约393亩,腾退建设用地指标约32亩,同时盘活现状低效工矿建设用地约232亩。

龙门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过资源整合,打造特色精品样板工程,将有利于龙门县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田长制

切实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

为全面贯彻国家关于严格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龙门县大力推进田长制工作。

龙门县于2023年12月印发了《龙门县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方案中设置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田长,构建了责任清晰、目标明确的责任机制,为全面推动田长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了解到,前期,县自然资源局已派驻工作组到各乡镇落实网格划定,制定以村为集体的影像图,带图分组到各乡镇开展政策宣传,指导村一级落实耕地网格划定,填写网格田长信息,将田长信息匹配到对应耕地网格,落实“人田对应”。“田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数据4月份上线后,该局还组织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开展巡田系统操作培训,现场指导各镇、村、网格田长熟悉掌握巡田APP操作系统,有疑问的现场及时解决,未能现场解决的可通过微信或电话解决,为落实巡田工作奠定基础。据“田长制”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显示,龙门县4月份巡田率为16%,5月份巡田率为44%,呈阶段性上升态势。

接下来,龙门县自然资源局将继续严格贯彻执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全力推进田长制工作,通过制作耕地保护田长制公示牌,明确田长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有效落实各级田长责任,确保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配合作用,目前,正在推进建立“田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不断织密龙门耕地“保护网”。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郑绮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