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亚湾区人民法院秉承“执源治理”理念,纵深推进“终本清仓”专项行动,截至6月20日,共核查清理终本案件2316宗,通过执行事务中心依法导入执前和解监督程序案件3620宗,其中412宗经督促后履行完毕,89宗经督促后达成和解协议,执行到位金额8174.22万元,平均办案时长18.27天,“纸上权益”兑换“真金白银”的速度持续提升。
近日,大亚湾区人民法院执行团队跨城“狂飙”,历经9小时,促成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和解,为“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再添新绩。
卖家收定金却拖延过户玩“躲猫猫”
2019年12月,张某以104万元买下李某位于大亚湾某处房产,双方签订了《房产买卖合同》。随后,张某依约向李某陆续支付了48万元作为购房定金及首付款,李某也爽快答应利用自有款项赎楼,并协助办妥注销抵押手续,将房屋过户至张某名下。为了能尽快促成房屋交易,张某积极办理贷款手续、筹备合同款项,然而李某却屡屡以各种理由拖延履行合同义务,甚至玩起了“躲猫猫”。
张某心急如焚,经了解才发现,房子竟然早在签订购房合同之前就已经租出去了,还进行了租赁备案登记,无法正常交易。2021年4月,张某将李某与房产中介公司一并诉至法院。经审理,判决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及《补充协议》,被告李某应向原告张某返还购房款及双倍定金合计63万元。
判决生效,但李某不仅钱没还,人还联系不上。2022年5月,张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背对背”调解促双方达成和解
案件来到了承办法官李海仁所在的执行团队,他们依法向被执行人李某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相关法律文书,责令其依法申报财产并主动履行还款义务。但李某拒不露面,甚至违反限制高消费规定,乘机到国外游玩、出入高档场所,还在朋友圈晒起了奢侈品。
今年5月13日,张某一条微信打破了僵局。“李法官,我把李某约出来了!2天后!”李海仁迅速集结警力、制定预案,于15日下午2点赶赴深圳,一场9小时的跨城执行随即展开。
两小时后,李某出现在一家高档咖啡馆。干警瞅准时机,上前截住李某。“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确定的义务,不仅是严重的失信行为,还可能追究刑责……”执行干警上前严肃地向李某释明躲避执行的法律后果。僵持许久,李某自知无法再逃避,便跟随干警返回法院。
调解室里,李某仍心存侥幸,“我不认可欠款金额,而且现在我只能筹到5万元。”“你怎么这会儿还耍赖!我要求按照判决书确定的金额履行!”申请人也寸步不让。
眼见双方火药味浓,执行干警选择分头开展“背对背”调解,一方面严肃告知李某拒执后果。另一方面,协调申请人共同制定可行的和解方案。几轮调解下,申请人最终同意将还款金额调整为37.5万元,被执行人须于当日支付7.5万元,剩余的30万元在2026年1月前按月分期还清,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惠州日报记者曾静妍 通讯员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