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探索创建低碳园区,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园区本质安全和应急救援水平,促进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日前印发的《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明确惠州“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的战略定位。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惠州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的新要求。
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惠州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一瓶罗浮山“好空气”罐头,曾在一场慈善拍卖会上拍出3万元高价。事实是最有力的说明:全市森林面积上千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91%;全省第一个获得国家红树林造林奖励;空气质量常年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今年1~4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位列珠三角第一;2023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这里绿水青山常在,“惠州蓝”成为城市名片,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生态优势成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显著优势。
绿色发展,生态才能持续好。惠州不仅生态“含金量”高,而且产业“含绿量”也高。大亚湾石化区、仲恺高新区2个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4家,绿色制造名单数量跑在全省前列。在德赛电池惠南工业园,4座储能集装箱化身大型“充电宝”,夜间蓄电、白天放电,既帮助企业节约电费,又助力电网削峰填谷;在仲恺高新区,全球锂电池头部企业亿纬锂能利用园区屋顶、地面停车场建成20兆瓦光伏电站,年二氧化碳减排量达1.6万吨,相当于种植93万棵树;在大亚湾区,石化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经过一系列提纯后做成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和副产品干冰,不仅避免了空气污染,还变废为宝,使企业效益实现“1+1>2”……新兴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园区绿色循环发展加快推进,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惠州有必胜信心,更有务实行动。
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这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留住好山好水好空气的不二选择,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城市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既要在经济总量上成为全省的新支撑,更要在质量上成为新标杆。所谓“标杆”,意味着不光自己要做出样子,还要走出路子,拿出可供别人学习的参照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全力以赴打造名副其实的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持续推进“风光核气(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发展,加快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推动新型储能产业挺进全国第一方阵,建设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创建一批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推动石化、煤电等项目减碳改造。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太空我们能看到令人震惊的地球之美,但人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历历在目。”2015年,身处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在与网友分享地球照片时发出如是感叹。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着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标杆,惠州不负好山好水,好山好水定不负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