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建设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

——四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惠州日报评论员

2024年07月12日惠州日报惠州日报
字号:T|T

“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延续城市文脉,加强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社会,建成开放包容高品质现代化城市。”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对惠州建设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惠州城市建设指明方向。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国范围看,各地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差别之大世界少有,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基本国情。今年以来,广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动作频频。从环“两山”示范区规划建设,到不久前深中通道全线通车和此次《意见》正式公布,都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从全省层面看,广东尽管是第一经济大省,但约八成经济总量集中在珠三角9市,粤东粤西粤北12市仅占两成,而珠三角9市总量的约八成又集中在广深佛莞四市。“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这句话正是对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写照。以惠州视角看,一方面,惠州一边连着广深莞,一边连着粤东、粤北,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东部枢纽门户;另一方面,惠州既有较为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也有欠发达的山区、边远地区,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缩影,如同一个“小广东”。因此,惠州能够也必须成为一个样板,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探索经验、发挥重要作用,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展现惠州担当。

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品质城市的题中之义。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开放包容,开放包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意见》提出,支持惠州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强民生保障,推进绿美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城市;支持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构建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打造大湾区出海新通道,提升服务国内大循环能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增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效应。

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珠三角的惠州,自古就有“岭南名郡”的美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涵养了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自然生态良好。随着“3线9站”轨道交通骨架网的全面铺开和“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的加快建设,“海陆空铁”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为建设开放包容高品质现代化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2023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4.6%,“1县5镇50村”入选首批全省典型县镇村培育对象,5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全市104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达10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74∶1,连续八年获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优秀,荣获“一星平安鼎”……今日之惠州,城乡环境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正奋力铺展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区域协同的壮美画卷。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立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向前进,惠州一定能建成开放包容高品质现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