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汇聚“一米”关爱 童享友好未来

2024年07月18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市区市民公园二期增加了很多儿童健身娱乐设施。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市区市民公园二期增加了很多儿童健身娱乐设施。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龙门县龙江镇良塘村开展“共创绿色家园”儿童友好议事会。

龙门县龙江镇良塘村开展“共创绿色家园”儿童友好议事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列入重大工程;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目标下的全新风向标。

“1米高度”,是儿童的独特视角,也是观察一座城市儿童友好程度的视角。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近年来,我市坚持儿童优先,实现儿童友好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小步快走”方式,让儿童友好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稳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高质量开展,探索儿童友好“惠州路径”。

聚焦“一米”视角

高点谋划儿童友好城市工作格局

儿童是城市的现在,更是城市的未来。我市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顶层谋划。我市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了《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去年,我市出台了《惠州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儿童优先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推进“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方案》从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五大方面提出了25项具体建设任务,梳理了10个领域的重大项目和57个主要指标。《方案》提出,到2025年,构建系统规划、统筹推进、多元参与的儿童友好城市工作格局。

完善“一米”保障

为儿童成长提供满格关爱

“雪中送炭,让我们第一时间享受到了政府福利。”新手爸爸朱先生点赞惠州新生儿“落地即参保”政策,他的孩子出生后罹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项并发疾病,痊愈出院时,实现了“参保即享受”,原本需要支付的医疗总费用1.5万余元,通过医保报销了近1万元,减轻了经济负担。

这是我市提升儿童友好社会服务水平的一个生动案例,我市立足儿童成长发展实际需求,健全完善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普惠共享、优质均衡。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建立了以市、县(区)两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综合医院为补充,覆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的出生缺陷三级防控体系。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大楼项目(规划建设300张床位,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9400平方米)已完成设计方案征集,发布设计招标公告,计划年底开工建设。

“《方案》提出提升儿童健康保障水平、保证儿童看病就医、完善儿童疫苗接种体系、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丰富儿童文体服务供给等,这些都正在一一落实,为儿童成长提供满格关爱。”市妇儿工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关注“一米”需要

暖心服务润泽童心

“我已加入‘爱心妈妈’,欢迎你也来加入。”看到市妇联召集“爱心妈妈”大联盟,李女士第一时间报了名。2007年以来,惠州市妇联启动实施了“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大联盟”项目,招募“爱心父母”持续关心关爱帮扶困境儿童。今年,市妇联等9部门联合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精准摸排情况,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目前,我们登记在册的‘爱心妈妈’有1649人,已结对帮扶困境儿童1946人,结对帮扶其他儿童244人。”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持续发力,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保障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以及其他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的权利,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友好”。近年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推进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去年我市以“最有利于儿童”为原则,推进市级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工作,将县(区)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全部移交到市儿童福利院集中养育,为孤弃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市民政局还在全市范围开展“牵手护航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关爱活动,探索建立新时代困境儿童常态化爱心帮扶机制,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此外,我市织密儿童救助关爱服务网络,设立了1个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7个县(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76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现县镇两级未保机构覆盖率两个100%的工作目标,全面建立起纵向到底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网络。

“我市也在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防止儿童意外和人身伤害、积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多项工作,做到权利保障友好。”该负责人表示。

立足“一米”高度

打造儿童友好成长空间

正值暑假,市区东江沙公园的儿童天地里,早晚都有孩子们在这里撒欢。近年来,我市共推动市中心区东江公园、东江沙公园等30多处公园绿地(含口袋公园)新建及提升改造工作,结合实际设置儿童游乐设施,不断推动儿童友好型公园绿地建设。

亲子阅读会之奇幻冒险之旅《小王子》,“大脚印小脚丫”行走的课堂之亲子自然探秘……这个暑假,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孩子们安排了各类好玩又长知识的活动。

为推进儿童友好发展环境建设,我市聚焦儿童日常学习生活等场景,塑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人文环境。目前,惠州已成功获批1个省级儿童友好示范县(区),5个省级儿童友好镇(街道)和10个省级儿童友好基地,自主打造了9个市级儿童友好示范点,48个亲子阅读基地和39个浸润式“三可”(推门可见、村居可感、家家可享)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城市关爱儿童,儿童承载未来。接下来,我市将紧紧围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群策群力、苦干实干,全域开展适儿化服务,奋力推动我市儿童事业再上新台阶,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每个角落,让儿童在成长道路上拥有充盈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图(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黎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