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输血”变“造血” 村集体收入翻番

2024年07月19日惠州日报大亚湾新闻
字号:T|T
    学佬坝村民小组建设联益科创园为村集体增收。

学佬坝村民小组建设联益科创园为村集体增收。

东联村学佬坝村民小组党支部创新发展思路,将村企合作收益全资建设产业园,通过收取租金、共同参与园区物流及管理等方式增加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樟浦村党总支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连片流转形成规模后,以承包、转租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大亚湾开发区西区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整合利用资源禀赋,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收益,推动全区产业布局、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致富增收“三方共赢”,实现村集体经济“输血”式发展向“造血”式转变。历经多年,该街道东联村学佬坝村民小组和樟浦村用鲜活案例展示乡村振兴成效,为街道各村(社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樟浦村

盘活闲置资源,村集体收入增长4倍

樟浦村毗邻深圳坪山,位于大亚湾正在规划建设的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上,区位优势显著。过去多年,樟浦村委会和5个村民小组的土地各自分散,且一直处于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如今,西区街道按照“一村一策”发展思路,推动樟浦村零散分布的土地整合形成44.89公顷的连片土地,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开发利用,改善提升乡村风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幅产业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最开始,村民是不理解我们的,所以我们就走到群众的家里去了解大家的想法和顾虑。通过耐心的讲解,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争取村民支持项目建设。”西区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樟浦村的低效闲置土地进行“产村合作”、盘整收储、规划调整、产业用地挂牌出让及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用地安排,不仅能为坪山河科技创新走廊相关产业布局提供土地资源支撑,同时也实现本村土地集约高效开发利用。“随着园区企业入驻,也将为村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合作企业在约四分之一地块上建设厂房和配套设施,产权归村所有,由合作企业整体包租20年;合作企业则获得剩余四分之三土地的处置和收益权,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樟浦村的闲置土地合作开发后,增加了产业用地,优化了产业布局,改变了小散乱污的市容市貌,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和村民就业机会,实现了政府、社会、村集体和村民四方共赢。“随着‘产村合作’项目的开发建设,该村集体收入将由原来的1270万元跃升至6195万元,增长近4倍。”西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东联村学佬坝村民小组

建设科创园增加集体收入

连日来,位于大亚湾新兴产业园里的联益科创园项目工地车来车往,一派忙碌景象。这是东联村学佬坝村民小组全资建设的一个产业园项目,未来将带领村民小组集体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学佬坝村民小组因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在大亚湾众多村子中一直是被学习的榜样。2002年,由于石化区发展需要,东联村整体搬迁到大亚湾西区。离开故土、洗脚上楼的学佬坝村民小组党支部抓住大亚湾大开发机遇,征求村民意见后,将征地款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优先用于扩大再生产,投入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的产业项目,力争产业更兴旺、农村更繁荣、村民更幸福。

“结合其他城市的乡村振兴路线,我们一致认为不能把征地款全额分给村民,而要把一部分钱用于产业发展,维持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可持续性。”学佬坝村民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经过前期调研,该村将村里一片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厂房,并通过固定资产出租的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自此开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之路。

这个做法在当时很超前,一开始难免有不理解的村民反对。该村民小组相关负责人说,为此,村民小组党支部通过先招商引资、拿到租金定金收益后再兴建厂房的方式打消村民的顾虑,保证了村集体财富增收。

近年来,得益于厂房收益的增长,村民们深刻理解到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2017年,学佬坝村民小组又抢抓机遇,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建设了房地产项目,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2023年,在西区街道办的推动下,该村以“党建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将村企合作获得的2.3亿元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全资建设联益科创园,引进具有链条效应的龙头企业,带动下游企业共同落户园区。同时,通过收取租金、共同参与园区物流及管理等方式增加村民小组集体经济收入。“项目完工后,预计每年创收约2184万元,增长近10倍,每人每年分红约5万元。”该村民小组相关负责人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旭新 匡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