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连日来,全市各地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主动担当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服务,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全会提出,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近年来,惠州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建成30个就业驿站、17个零工市场,通过完善10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逐步探索形成基层便民服务的“惠州模式”。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75万人,同比增长10%,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嘉明表示,市人社局将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动人社领域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聚焦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优化完善就业政策配套措施,今年内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90%以上。
全会提出,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赖蓉表示,接下来,市医保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对医保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医保事业改革发展。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新生儿、儿童、大中专学生等重点人群,加大力度推进参保扩面,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机制,更好保障流动人员享受待遇。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修订大病保险政策,提高“惠医保”服务水平,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长期康复住院按床日分值付费、中医特色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国家和省药品、医用耗材集采成果落地惠民。
全会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利民之举,又是发展之计,应积极推动配售配租并举保障模式,满足困难群体多样化安居需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住房保障科科长杨健辉表示,接下来将坚持以需定建,有序推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工薪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开展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推动已建成存量商品房去库存,盘活存量资源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地制宜筹建公共租赁住房,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从“建好”转向“管好”,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推进租赁补贴,逐步扩大租赁补贴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租赁补贴保障占比,引导住房保障对象通过住房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全会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素青表示,市民政部门将结合自身职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市民政局将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探索打造“未来社区·邻里惠”服务品牌,助力规划建设环“两山”示范区。惠州是2024年广东省唯一入选民政部、财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地市,要完成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不少于1142张养老床位建设,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年底前要全面完成2069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实现长者饭堂(助餐点)镇(街)全覆盖。
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惠州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夯实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推进高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举措,有效提升惠州医疗服务能力。2023年,全市县域内住院率、市域内住院率增幅均居全省第一。越来越多常住居民留在本市域内、县域内住院,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我们将坚定不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落实到各项工作、体现在‘健康惠州’建设中,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市卫生健康局体制改革科科长刘利邦表示,接下来该局将通过全力建设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做强做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着力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等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服务保障“一老一小”,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全会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一老一小”关系千家万户。惠城区桥东街道东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实施“党员回家 服务万家”工程推动社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有关工作。关爱“一老”,与物业党支部共建,把物业饭堂改造成长者饭堂,给困难老人赠送就餐爱心卡,解决小区老年人吃饭问题,发动社区老年人文体协会开展多元化活动,努力做到“老有所需 社区有应”;护育“一小”,通过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链接社会资源,发动社区党员开展公益育儿课堂,开展中医幼儿康养讲座,累计免费发放培训名额2600个,深受群众肯定。
“接下来,我们将以桥东街道‘党群连心 相约善治’机制,通过线上约谈、线下约访,聚焦‘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建设‘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示范社区。”惠城区桥东街道东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东升表示,将紧扣民生关切,充分整合各级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构建形成“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美好社区生活环境。
全会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
“这为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博罗县罗阳街道西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卢佰容表示,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西区社区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人的多样化需求。
罗阳街道西区社区位于博罗县城老城区,户籍人口约1.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1700多名。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该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按照政府主导、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推动“党工+社工+志愿者”联动,为辖区老人提供长者就餐、理疗保健、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棋牌娱乐等服务。对出行困难的老年人,社区还提供上门送餐、上门探访等服务,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米”。接下来,西区社区将进一步丰富养老服务内容,鼓励和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共同打造“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凌保康 马海菊 周智聪 谢菁菁 朱丽婷 香金群 通讯员桑美丽 李盈樾 周鑫 卢志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