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们参观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图片由惠州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提供
7月26日,由市委组织部指导,惠州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大湾区·惠州行”之“京华学子·千里约惠”社会实践活动顺利结营,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来自北京大学等8所在京知名高校的34名师生,深入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及红色教育基地等参观研学。师生们一路走、一路看,在相互交流中感受惠州开放、包容与活力的同时,更加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学子赞叹惠州发展活力强劲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招才引智诚意满满……”谈及参加这次活动后对惠州的印象,师生们仿佛达成了共识。
此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4天时间,但经主办方精心组织、周到服务,师生们全方位沉浸式感受到了惠州这座城市的魅力。
惠州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来到惠州,师生们被这里的一点一滴深深吸引。
“此前我从没来过广东,但在与身边广东同学的交流和各种信息渠道了解中,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好感和好奇,盼着哪天来看看。”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唐静娴表示,这次参观学习,她被惠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及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深深吸引,“早茶早点细腻温馨,客家文化古朴深邃,红色文化厚重博大,出租车司机热情好客……这片土地的人文风情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惠州聚焦发展实体经济,倾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3+7”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参观企业和园区过程中,惠州的发展活力也引来学子们的赞叹。
“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惠州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日新月异和飞速发展,也见证了惠州盘活人才资源、激发创新动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陈佳伟说,无论在大亚湾石化区看到的由密密麻麻管道构成的乙烯裂解装置和比足球场还要大的苯乙烯存量罐,还是在仲恺高新区看到的智能化自动生产线和智能出行带来的便利,无不让人震撼。
惠州是留才福地育才阵地成才高地
今天的惠州,是风光秀美的宜居之州,是蓬勃发展的青春之州,是大有可为的创新之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成就人才。
活动期间,师生们在实地走访、互动交流中发现,惠州展现出的开放包容、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产融结合等城市特质,也与学子们追求梦想与实现价值的诉求相契合。
“惠州特别重视人才,是一个留才福地、育才阵地、成才高地。”北京科技大学带队老师贾臻说,通过此次活动,他深刻感受到惠州人才政策“好”,让人才来了有工作、留下有住房、生活有保障;渠道“广”,与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氛围“浓”,聚集了一群有梦想的青年人才,做成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
北京化工大学本科生赵悦岩来到惠州后,通过发朋友圈、聊天等方式向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参观了这里的石化工厂,发现生产车间非常干净,没有工人流水线式的劳作,而是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非常现代化,很有科技感。”赵悦岩表示,他未来打算在珠三角地区发展,这次惠州之行让他更加看好惠州,充满了新的愿景。
文思睿是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本科生,她也是惠州人,这次回到家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获不少。“我所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而惠州有很多海港,对外经济联系密切,有很多合资以及外资企业在这里发展,对我来说,这里有很多很好的就业机会。”文思睿说,惠州高速发展的步伐,让她对未来回家乡就业充满信心,“回到学校后,我要把惠州的就业条件和就业环境分享给同学,让更多人了解惠州,爱上惠州。”
惠州将搭建更多平台更好服务青年人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活动,主办方鼓励学生多参加交流活动,并协助他们在参观企业过程中探索、学习,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为未来成长发展积累知识和经验。
在结营仪式上,广东泰一高新技术发展公司董事长黄山、天宝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廖敏敏应邀和师生们作分享。他们结合自身在惠发展经历和体会,通过自身创业兴业故事,生动诠释了惠州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人才政策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们还希望学子们今后多参加社会实践,丰富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新的启发和动力。
“很多城市出台了人才新政,惠州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力度如何?”“这次活动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今后还会有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吗?”……在结营仪式当天举行的座谈会上,师生们与现场领导嘉宾展开了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惠州的人才政策、创业环境等。对此,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惠州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一一进行解答。
“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会搭建更多平台,如组织在惠知名企业去北京和青年学子面对面沟通,更好服务广大青年人才来惠发展。”惠州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有关负责人说。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通讯员黄锡强 李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