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8.19公里玄碧湖环湖绿道,集骑行、徒步、亲子休闲、踏青游玩等项目于一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胜地;大洞水库营地项目落地实施,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带动当地就业……一个个项目的背后,无不凝结着人才的力量。
近年来,博罗县长宁镇坚持“党建+人才+发展”三融合,创新“1234”人才工作法,紧紧围绕“一个平台”,抢抓“两大机遇”,建立“三大机制”,形成“四方来才”的工作局面,为长宁镇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撑。
搭建共建联盟平台
为加强政府与人才的沟通和联系,长宁镇搭建“百千万工程”共建联盟平台,为人才与政府提供了直接沟通对接的渠道,依托平台定期进行联络。
这一平台的搭建,一方面及时为人才输送最新政策“红利”,有效降低交流沟通成本;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本土企业、乡贤、人才等投身基础设施、植树增绿、村庄规划等各项重点工作的建设,促进人才回乡、项目回迁、技术回援,实现人才与发展“双向奔赴”。
人才队伍中,乡贤是一股重要力量。长宁镇通过开展乡贤人才团拜会、组织乡贤参观走访以及返乡活动,搭建起乡贤沟通桥梁,涌现出乡村振兴中的乡贤力量。在“百千万工程”建设中,新村村乡贤热心支持家乡建设,主动参与村庄规划,为村组道路交通、村庄基础设施、乡村绿化等工作捐赠30万元,为家乡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三大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抓发展先抓人才。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长宁镇通过建立孵化机制、供需机制、培训机制三大机制,大力培育本土人才。
在孵化人才方面,深化政企校交流合作,与惠州市榕城职业技术学校达成共建人才培养输送初步合作意向,下一步将深入研究相关合作事宜细节。持续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定期做好罗浮山国药等企业高端人才的回访和跟踪,及时为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申请各项政策补贴。
在供需机制上,长宁镇现有民宿约148家,民宿员工数千人。聚焦本地民宿体量大、前景广的特点,结合本地旅游资源优势,长宁大力推动“民宿管家”培育工作,在璞若山居、浮生六季、露隐三秋、暮云归、美季幻境等民宿都有专业的团队进驻,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
此外,长宁还建立起培训机制,立足人才差异化需求,实施按需培训、因材施教,分层次分领域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干部、村组干部、乡贤人才,围绕政策理论、办公技能、基层治理、电商直播等内容进行培训。目前已组织培训176场,参与4733人次,为人才搭建个人发展技能的“立交桥”,有力促进干部人才队伍向技能型队伍梯次转变。
多渠道多维度多方式汇聚人才
人才发展促产业,产业发展靠人才。为汇聚人才力量,长宁镇注重多渠道、多维度、多方式引进、培育、锻造人才,发挥能人效应,带动长宁经济、民生事业发展。
一是上级派,与深圳市口腔医院合作,由深圳市口腔医院派驻多名博士到长宁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专科建设帮扶,通过坐诊会诊、手术示教、病例讨论等多种方式帮扶提升长宁镇中心卫生院的口腔诊疗能力;二是外地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人才来长宁创业,引进了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甘淑珍,积极为农业种植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三是本地育,在多年的发展中,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培育出国家级非遗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的代表性传承人,总工程师廖志钟获评博罗首届“罗浮工匠”称号;四是组织选,充分发挥党组织聚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积极指导作用,注重从广大党员、青年干部、“两委”储备、返乡大学生中择优提拔,不断壮大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惠州日报记者黄桃 通讯员长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