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近日,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惠州监管分局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部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在保持地方金融安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金融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民营企业贷款增量扩面。辖内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通知》共提出5个方面23条举措,包括总体要求、持续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民营经济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配套协调机制。记者梳理发现,除了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深入开展首贷拓展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系列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外,《通知》还专门强调了“公平”,各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公平授信理念,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从制度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
畅通渠道 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增加民企信贷投放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融资机制完善、融资渠道拓宽,企业才能更好发展。《通知》中5大方面举措几乎全部围绕“融资”展开,比如持续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民营经济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配套协调机制。
今年以来,惠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892.95亿元,同比增长3.57%。
政银企沟通是否畅顺,是企业能否拓宽融资渠道的关键。《通知》提出,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系列活动。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个重点主题,每年组织10场以上不同主题专场,畅通重点领域政银企对接渠道,推动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
记者了解到,在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惠州监管分局组织对接下,我市通过多种方式搭建政银企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对接,汇聚金融资源服务实体产业发展。仅今年上半年,就围绕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科技创新、“百千万工程”等重点领域,举办4场专场政银企融资对接会,现场向实体经济行业企业授信超4000亿元。
《通知》提出,主动对接民营企业接续融资需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继续做好推广工作,不断扩大专项资金普惠覆盖面,实现年均转贷服务规模20亿元以上,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周转成本。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按市场化原则提前对接接续融资需求,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持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稳定,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方面,《通知》提出,用好用足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着力推动扩大民营企业贷款规模。今年1~6月,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59.09亿元,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1007.26万元,推动法人机构新增普惠小微贷款10.07亿元。
惠企政策
发展首贷转贷业务节约企业成本
《通知》还提出,深入开展首贷拓展专项行动。用好全市6个首(转)贷服务中心,推动金融机构走访全市“无贷户”,提升“首贷户”融资对接效率,着力提高首贷户贷款比重。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6个首(转)贷服务中心累计对接首贷户366户,促成首贷金额3.33亿元,带动当年全市发放首贷金额34.32亿元。
近年来,我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业务发展稳健提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政策得到延续,充分发挥惠企政策作用。截至今年6月末,市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运营机构与14家银行开展了329笔业务,转贷规模金额23.34亿元,同比增加7.86亿元,增长50.78%,为中小微企业节约成本1500万元。自开业以来,累计22家银行开展了1063笔业务,总金额77.18亿元,为中小微企业节约成本5425万元。
融资渠道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
《通知》提出,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具体措施包括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实施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发展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
推动企业上市方面,《通知》提出,要搭建上市服务平台,强化企业上市服务精准性。强化协调联动,主动为民营企业协调解决发展利用资本市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缩短企业上市进程。同时,实施企业上市梯度培育。建立企业改制上市培育清单,引导上市培育期企业科学规划上市路径,精准开展政策和专项业务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辅导工作。
市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始终致力于支持帮助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在IPO上市政策趋严、交易所审批进度明显放缓、企业否决率和撤回数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重点做好支持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和培育后备企业的打基础工作。
一是对全市上市企业营收、净利等财务指标进行全面摸底,逐家了解掌握上市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按照“一企一策”原则进行梳理汇总,研究制定支持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机制。会同证监局等部门,支持帮助企业利用再融资等资本市场工具融资发展,今年上半年,实现直接融资64.11亿元。
二是持续走访挖掘上市后备企业。联合北交所,以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重点,持续开展走访服务,推动企业利用好北交所上市窗口期争取上市机会。今年上半年,共现场走访服务企业15家,推动华达通石化、宏瑞新能源等3家企业申报新三板。
《通知》还提出,发展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拟上市民营企业利用股权、债券及REITs等资本市场创新融资产品进行直接融资。在这一领域,我市积极发挥惠州市私募基金行业协会作用,截至目前,全市成立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有19家。同时,大力支持市级百亿母基金落地投资项目,推动基金重点围绕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和“3+7”工业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已落地重要产业基金9支(含惠创投),累计基金规模约38亿元,另有4支子基金正在积极推进中。
此外,积极引导县区联合民营资本组建产业基金支持民营企业,推动县区成立产业基金支持实体经济。目前,仲恺高新区有基金数量40支,基金总规模超50亿元;大亚湾开发区有基金数量12支,基金管理规模约70亿元(今年新增3支)。博罗今年成功注册成立产业基金1支,基金管理规模约10亿元。
惠州日报记者刘炜炜 通讯员曹妤 杨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