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讯 (记者侯县军)记者从市委依法治市办获悉,近日,广东省涉外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我市展示了近年来涉外法治建设取得的成绩,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将涉外法治作为深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持续推进这项工作。
我市加大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引育力度。全市现有大湾区律师7名;进入省涉外律师事务所库的律所2家,进入广东省涉外律师人才库律师33名,其中涉外律师领军人才3名、涉外律师先锋人才5名、涉外律师新锐人才25名。同时,惠州公证处入选司法部海外远程视频公证试点公证机构,具备办理涉外公证资格的公证员有36名,办理涉外公证业务8003宗。此外,引入、聘任熟悉域外法律与内地法律的国际化涉外仲裁员138名,我市仲裁机构办理涉外仲裁案件150件,标的总额5.32亿元。
近年来,我市推动落实企业法务涉外能力培训,将涉外法治队伍建设“触角”延伸至园区和企业,完善覆盖涉外企业的法治人才队伍。同时,鼓励支持我市开展境外投资的企业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工具,依法合规“走出去”。2023年以来,有7家企业共获得中央资金支持1091.68万元。据统计,2023年以来,省、市和县(区)级财政用于支持出口信用的专项资金超7000万元,支持全市企业出口规模超110亿美元,有效帮助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和规避贸易风险。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通过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发智慧法治(涉外)辅助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核心功能,具有智能化类案量刑建议应用功能、智能化法律文书生成功能、智能化合同审查功能、智能化行政处罚分析等功能,同时具有197种国家法律法规适配能力,初步满足行政单位、企业和群众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系统运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服务能力,补充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最前沿新技术的公共服务应用场景,加强了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供给,进一步推动惠州市法治政府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