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惠东县高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情系老区促发展 精准帮扶惠民生

2024年08月06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一条条临水而建的美丽乡村绿道,方便群众休闲游憩;一个个焕然一新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游客纷纷打卡;一款款深受欢迎的农家特色产品,助力村民增收致富……近年来,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革命老区惠东县高潭镇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自2021年入驻以来,工作队在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统筹,成员单位市水利局、市委党校、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市气象局、惠州供电局、惠州农商银行、惠州中洞蓄能发电有限公司等共同努力下,落实驻镇帮镇扶村市级资金3000万元,协调资金6680余万元,实施产业发展、农村基建、风貌提升、文化建设等帮扶项目,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全镇首个农产品仓储中心,助力小特产成就大产业

眼下,在高潭镇黄洲村新落成的农产品仓储中心内,粽子加工车间的设备已安装完成,处于试运行阶段,另一个明姜生产车间正等待设备的到来。

“高潭镇农产品仓储中心是工作队产业帮扶项目之一,正式投产后可推动灰水粽、明姜等高潭‘土特产’更好走向市场。”惠东县高潭五指嶂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辉说,公司负责农产品仓储中心的经营业务,“对接下来的正式投产运营,我充满信心。”

灰水粽、明姜、蜂蜜、茶叶等是高潭有名的“土特产”,深受市场欢迎,但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小、散、弱”特点突出,存在产品零散难收购、生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成为制约群众增收的一大难题。“为此,工作队深入分析,决定打造高潭镇首个农产品仓储中心,破解优质农特产品市场化瓶颈,助力小特产成就大产业。”工作队队长袁永青说。

高潭镇是惠州山区边远乡镇,也是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红色资源。近年来,在各项利好政策加持下,振兴发展跑出了加速度,而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则是工作队肩负的使命。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工作队确立了“组团”支援、“造血”帮扶的思路,依托本地资源禀赋,着力发展乡村产业,助推镇域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只有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才能为高潭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工作队进驻以后,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建设厂房、仓储等设施,指导成立集体企业,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作用,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见效。

在工作队的推动下,高潭镇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普联村、大星村为试点,成立村组、企业、村民等“联建”的村集体企业助销农特产品。目前,两个村集体企业累计销售额已达200多万元。

同时,筹措帮扶款80多万元在甘溪村、大星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两个村集体共增加超8万元的收入。各组团单位还大力开展消费帮扶,累计采购高潭农特产品285万元,助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介绍,去年高潭镇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10万元,其中8个村超过20万元。

实施美丽村庄亮化工程,为群众幸福生活增色添彩

“以前村里路灯昏暗,村民因担心蛇虫出没而不敢晚上出来散步,去年底,通过工作队帮扶,村里的主干道、绿道、广场等都安装了灯带,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村民和游客晚上休闲。”说起村里的变化,高潭镇中洞村村民戴木贵一脸高兴。

群众有所需,工作队有所为。了解到群众晚上出行不便后,工作队立即行动,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实施美丽村庄亮化工程,目前已在中洞、甘溪等村安装457盏太阳能路灯,同时在一些公共场所安装灯带,方便村民、游客晚上休闲游玩。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有力抓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一环。

三年来,工作队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等为契机,统筹调动多方力量、各类资源,积极配合高潭镇党委、政府工作,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升圩镇基础设施、镇容镇貌、村容村貌。

投入资金4435万元完善全镇电网主网、配网、配网大修工程,争取资金2185万元完成10公里的鹰光公路单改双建设,协调建设资金60万元完成大星村农房微改造、篮球场改造、核心区提升,筹措资金120万元建设集农业科普、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农业公园……

工作队还聚焦群众需求,协调推动高潭镇卫生院迁建工程顺利实施,投入资金35万元在高潭中心小学建设南网知行书屋,筹措资金157万元建设甘溪村饮水工程,投入35万元支持黄沙村卫生站改扩建工程及医疗办公设备更新换代,不断提升镇域公共服务能力。

一个个建设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是工作队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的生动写照。现在的高潭镇,圩镇环境品质不断提升,乡村绿道、小公园越来越多,红色景点配套设施日趋完善。

三年来,工作队肩负使命,敢于担当为高潭振兴发展带来政策、资源以及创新思路,注入强劲动力,使高潭镇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愈发清晰。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