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场馆内享受运动的乐趣。
樊振东勇夺乒乓球男单冠军、潘展乐打破世界纪录夺得男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全红婵再现七个满分卫冕跳水女子10米台冠军、郑钦文斩获中国网球首枚女单奥运金牌……眼下正值2024年夏季奥运会期间,精彩的体育赛事点燃了惠州人的运动热情,随处可见运动健身的市民,从运动产品到场馆预订,惠州体育消费热潮活力十足。
产品消费升级
专业化智能化轻便化成为消费者首选
正值酷暑,市民热爱运动的热情却没减弱半分。
晚上9时,在市区江北的东江公园,一群身穿跑步服的市民在热身,而在跑道上,已经有不少人在跑步。干净的公园环境、舒适的跑道、清爽的江风,他们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在我市一企业上班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从奥运会开始后,来江北散步、跑步运动的人明显增多。”
在桥东的江边,蓝先生一家四口骑着自行车,感受着惠州滨江之美。他告诉记者,他们是顺着金山湖慢行系统一路骑行过来,贯穿金山湖、西枝江、东江等生态地标,一路上绿荫浓密,格外舒适。“两个孩子都放暑假了,观看奥运赛事让他们也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希望能通过运动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锻炼好身体。”蓝先生笑着说。
数据显示,随着人们对运动健身的要求逐渐提高,运动用品呈现消费升级的趋势,专业化、智能化、轻便化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如今,在市区华贸天地、港惠新天地等商圈,越来越多的运动品牌入驻,既有国产品牌安踏、李宁,也有世界知名品牌耐克、阿迪达斯。在这些运动品牌店里服装的细分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跑步、瑜伽都有专门的运动上衣,价格从百元到500元不等,不少市民在选购消费。“最近巴黎奥运会,确实迎来一波运动服饰销售的热潮。”一商铺销售说。
“我们卖得最好的是公路车,价格2万元左右,也有公路车爱好者购买十几万甚至25万元的高端车型。”在市区惠沙堤一路经营自行车店的老板林先生说,他从事自行车销售十多年,也是惠城区自行车协会会长,见证了惠州骑行运动的发展。
林先生告诉记者,2006年惠州出现了首个自行车店,当时1000元的自行车都算是顶级的了。随着大家对骑行的了解逐渐深入,对自行车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高端车采用的是业界顶级的碳纤材料和顶级工艺技术,整部车非常轻便,“虽然价格高,但是喜欢的人还是愿意为此买单”。
运动设施丰富
家门口就能实现“运动自由”
在市区鹿江公园,网球运动爱好者在尽情挥洒汗水,释放网球场上的年轻活力;在旁边的篮球场,热血青年赛出了一场场精彩刺激、酣畅淋漓的赛事……如今,在惠州公园内、市区街道的“金角银边”及社区内,各种健身器材、小型篮球(足球)运动场随处可见,“15分钟健身圈”逐步形成和完善,越来越惠州人在家门口就实现“运动自由”。
目前,惠州市共有体育场地超过1.5万个,体育场地总面积1717.6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3平方米。其中,建有181个社区体育公园、480余片足球场,县(区)“三大件”体育场馆全覆盖,各乡镇均配套了3000平方米以上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所有行政村配有健身器材,全市400余所中小学体育场地(超1000片)实现对外开放。
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充分发挥市、县(区)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力量,围绕“全民健身日”、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篮球、足球、网球、乒乓球、太极拳、徒步、跑步等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推动各类群体参与体育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化和生活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聚焦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和社区服务消费等6大类场景,加速推动消费场景应用升级和数字赋能,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体育运动已经深度融入市民生活。免费的体育场所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越来越专业的体育场馆涌现,服务市民更专业的体重管理需求。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市区龙丰街道的顽猴运动空间,欢呼声、呐喊声不断,洋溢着健康向上的气息。这里集篮球、羽毛球、足球、游泳、健身、康复、攀岩、美食等元素于一体,是惠州首家一站式大型体育综合体,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到此运动。
“这里的篮球场地是木地板,还有AI摄像头跟踪进球,专业的场地让我们打球体验感更强。”惠州篮球爱好者小唐告诉记者。
顽猴运动空间在提供高品质运动设施的同时,还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运营。羽毛球和篮球是顽猴运动空间的两大热门项目,分别组建了羽毛球微信群和篮球微信群,便于爱好者组“搭子”。
顽猴运动空间联合创始人李弢认为,运动不仅是为了健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乐趣。“作为运动爱好者,我希望让运动更加适合自己,融入爱好,贴近生活,享受运动本身带来的乐趣,像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一样感受运动的激情。”
文旅体融合
目前全市有各类健身馆(俱乐部)100余家
体育消费也为发展文体经济打开新的想象空间。随着未来大众对体重管理的关注,会出现更多的体育爱好者,为文体旅游发展带来广泛的客源。
一直以来,惠州丰富的山地资源、绿道设施备受湾区运动爱好者青睐。南昆山、罗浮山、红花湖绿道是众多体育爱好者的打卡点。而如今,体育综合体也成为周边地区居民新的打卡点。
“我们希望通过推进运动场馆2.0模式,将传统体育与休闲娱乐体育相结合,提供更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活动和运动潮流文化。”李弢介绍,从今年五六月份,运动空间的客流量显著增加,比去年同期增加20%~30%,家庭和公司团体是重要的客户群体。自从奥运会开始,很多家庭来这里过周末,孩子来这里参加体育培训,爸爸妈妈在馆里锻炼身体。场馆单日最多接待3000多人,日均也有800多人的客流量。
奥运期间,场馆日均客流量更是增加到了一千多人,不少外地的运动爱好者也来到这里“打卡”,成为惠州独特的体育旅游打卡地。接下来,将引进儿童乐园、live house(小型现场演出)等,不断丰富业态,吸引更多人群走进运动空间。
惠州正通过文旅体融合促进体育产业多业态发展。目前,惠州集教练指导、器械健身、健美操、运动康复、高温瑜伽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经营实体渐成主流,本土知名连锁健身企业大量涌现,目前全市有各类健身馆(俱乐部)100余家,球类活动场地4600余个。
如今,惠州聚力打造特色体育户外休闲基地和路线,通过体育聚人气、兴乡村。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各县(区)依托自身优势,通过举办古驿道定向徒步活动、罗浮山登山赛、马拉松、汽车越野、自行车等赛事活动,逐步形成集休闲旅游、体验自然、文化休闲、健身运动等于一体的、各具特色的多功能健康休闲区。
“希望惠州能办一场和惠州马拉松一样高水平的骑行赛事!”林先生认为,惠州的自行车运动环境优越,路线规划合理,吸引了众多外地人慕名而来。自行车运动的普及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相信自行车运动会在惠州蓬勃发展,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 实习生刘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