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有关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内容,鲜明地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光辉。
《决定》第十部分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对新形势下主流媒体的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和方向。怎样理解媒体的系统性改革,近期学习了很多指导性文件和专家的解读文章,特别是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书磊8月7日在人民日报刊发的署名文章《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文后,结合自身在媒体从业的经历,特别是惠州两个媒体面临的困境,对媒体改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需要系统推进媒体变革,抢占传播制高点。
传播大趋势要求主流媒体必须顺应时代,推动自身的系统性改革。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经到了移动互联网,这就要求我们传统媒体必须适应传播趋势,传播重点由传统的报纸、电视、网站,转向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型平台。其次,主流媒体的改革也是壮大主流舆论的需要。随着传播主战场转向移动互联网,舆论场日益复杂,各种思想和文化交织碰撞,已经成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流媒体只有全面挺进移动互联网,才能发挥定盘星的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第三,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也要求主流媒体必须进行系统性的变革。党中央提出主流媒体要加强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这对媒体的内容生产、技术支撑、管理创新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媒体要适应这些要求,就要进行系统性变革。总之,传播趋势的改变,对传统主流媒体提出了转型的要求,不转型就面临生死存亡的难题。但变革并不容易,要彻底扭转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全面转向移动互联网,要求媒体进行系统化的改革,从内容生产、平台再造、管理体系上作出全面转型,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需求。
用移动互联网思维主导,从导向、内容、评价、管理上一体推进媒体变革。既然传播的主阵地已经转向移动互联网,传统主流媒体的变革核心就要以移动互联网思维为主导,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按照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规律,生产更适应互联网传播的新闻产品:尽可能在全网各大平台传播,扩大传播量;依托自身的技术和信息权威的优势,打造自身的新媒体品牌;以传播力为根本,建立新型的新闻产品评价机制;根据移动优先的原则,对新闻单位的机构进行重新改革,服务新型传播需求。简单说,就是通过改革,抢占新媒体传播的制高点,提高舆论引导力,掌握主流话语权。
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导向关最重要。主流媒体跟自媒体和社会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好导向关。对惠州的两家党媒来说,生产的新闻产品首先要体现鲜明的党性,服务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目前来说,就是要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1310”具体部署、“百千万工程”、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等重点工作策划主题报道,这是核心要义,必须坚持。在流量和导向产生冲突时,我们要旗帜鲜明地选择正确的舆论导向。
传统媒体进军移动新媒体,要努力改变传统媒体的思维习惯,改变过去死板的叙事模式,根据短视频时代的传播规律生产真正有网感的作品。传统媒体进军移动新媒体,要树立流量思维。判断新媒体作品的好坏,流量是重要指标,这就要求媒体要进入更多的互联网大平台,同时生产更多网民喜爱的产品,还要加强评论区的引导和互动,根据流量进行奖励。传统媒体进军移动新媒体,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整合自身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塑造新媒体品牌,提高影响力和话语权。传统媒体进军移动新媒体,还要做好制度保障,包括机构的重新设置、采编发布流程的改革、奖惩机制的引导、资金和设备的倾斜,系统性的革新,才能真正推动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技术革新是移动互联网媒体诞生的基础,也是发展的动力,传统媒体要想顺利转型,抢占传播制高点,就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当前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改变新闻的采集、生产、把关、发布、反馈,国内外的媒体都在积极使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新闻媒体的转型。
(作者单位:惠州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