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南昆山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业龙头,提升旅游度假品质

全力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

2024年08月22日惠州日报要闻
字号:T|T
<p>    上:龙门县南昆山花竹社区二坑居民小组环境优美。    下: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力争打造国内一流旅游度假区。</p>

上:龙门县南昆山花竹社区二坑居民小组环境优美。 下: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力争打造国内一流旅游度假区。

<p>    有“小九寨”之称的石河奇观。</p>

有“小九寨”之称的石河奇观。

<p>    南昆山密林深处的特色民宿。</p>

南昆山密林深处的特色民宿。

<p>    南昆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p>

南昆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p>    扫码看视频</p>

扫码看视频

云海翻涌、远山绵延、奇石嶙峋、泉水潺潺、翠竹摇曳……众多与自然生态紧密相连的美妙词汇,皆可在“南昆山”的词根下汇聚,让人应接不暇。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完备的生态系统以及充裕的自然资源,南昆山被誉为“珠三角生态花园”,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的胜地。

乘着环“两山”示范区建设的东风,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吹响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冲锋号,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业龙头,提升旅游度假品质,全力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力争打造国内一流旅游度假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不断向“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迈进,为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优化人居环境

聚力打造岭南特色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中心区群山环绕,平日里,从各地前来游玩的游客熙熙攘攘,旅游大巴、自驾车辆川流不息。近日,中心区更显热闹,道路两旁正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施工人员在升降机上对招牌、老旧雨棚进行拆卸,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目前已对中心区160栋建筑开工改造,已安装临时招牌150块。项目完成后,南昆山中心区的环境卫生、村居风貌、公共基础将得到进一步升级。”正在引导工人拆装招牌的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党委副书记朱瑞庆介绍,此次改造老旧小区房屋约350栋,中心区改造项目还包括美丽河道修建项目、道路提升建设项目、新建自来水厂项目等,目前各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着力推动美丽圩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花竹社区二坑居民小组位于南昆山中心区东南部,整个村庄被竹林环绕,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随着民宿产业在社区兴起,二坑居民小组已成为南昆山特色民宿示范村。走进二坑居民小组,一栋由旧屋改造而成的山野田园民宿坐落在郁郁葱葱竹林中,与旁边整洁的山间小道、石头垒砌成的围墙相得益彰。“民宿基本保留原有建筑的样式和结构,让客人体验自然和美好,也让乡土记忆得以延续。”民宿主人高盛飞一边热情地带领游客参观庭院一边介绍。

记者发现,二坑居民小组内的大部分民宿都与高盛飞的民宿类似,是由建于20世纪60~80年代的泥砖房改造而成,一户户庭院不仅干净整洁,更融入了岭南客家建筑的古朴韵味,青砖黛瓦间展现出独特的乡土魅力。

“以前村里的屋子比较老旧,现在很多村民把闲置的老屋打造成‘美丽庭院’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返乡创业或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村子越来越有活力了。”居民黄阿姨深有感触。

随着环“两山”示范区建设步步深入,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提出要做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章,打造岭南特色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一方面,结合“百千万工程”,全力推动中心区“七个一”工程落地实施,增加绿化、亮化等设施,规范车辆停放,对景观大道、建筑物外立面进行升级改造,力争打造一条具有特色的美丽风情示范主街道,提升南昆山沿街城镇风貌,进而培育夜景、娱乐、休闲等多维消费场景,点亮“夜经济”,全力塑造鲜明美观的旅游度假区形象。

另一方面,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产品,形成以“客家围屋”为建筑特色的二坑特色民宿示范村、以高山别墅为代表的中坪尾民宿度假区等高端民宿集聚区。以活动促业态融合,以兰花文化节、毛茶文化节等活动为载体,塑造文旅IP新形象,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旅游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南昆山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进一步发掘南昆山独特的客家文化、造纸文化以及自然生态文化,开发系列文创小商品,规划建设南昆山造纸技艺非物质文化体验产品,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并常态化举办“1228”登山徒步节、赛车嘉年华等活动,积极配合文旅部门改造旧省道254线,打造南昆山户外运动旅游品牌。

森林资源优势

整合资源推动生态和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谈到南昆山的旅游业,就不得不提到南昆山的森林资源。

南昆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6.93%,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5000个,最高达13.6万个,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也是避暑胜地、康养天堂。南昆山的森林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94年,广州人巫革锋倾慕南昆山的森林风光,在下坪社区中坪尾居民小组建起南昆山首个家庭旅馆——高山森林度假村。“我们最初的理念是‘山地旅游’,就是建筑与森林融在一起的一种森林旅游,主打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在巫革锋眼里,森林是神秘的,从城市来到这里,是体验“回归森林”的生活。因此,该度假村建立在森林隐蔽处,追求森林、建筑与人的和谐。

“森林度假”理念的出现,让中坪尾乃至整个南昆山的居民看到了一条致富之路。南昆山人陆续开设家庭旅馆,丰富并提升了南昆山休闲旅游、森林度假的内涵。面对游客,南昆山的居民更关注游客对自然的青睐,于是把旅馆、酒店或建于绿树掩映的山坡,或筑于清澈溪涧的岸边,让游客推窗可听涛,闭门可揽月,这种形式的休闲方式,深受游客推崇。

随后数年,南昆山推出了以森林温泉疗养为主题的十字水生态度假村,以赏兰、石斛饮品养生为特色的翠兰谷生态度假村,并开展以森林氧吧为主线的天堂顶登山径,以健康养生为品牌的南昆山毛茶等绿色农特产品,这些都受到了广大游客和消费者的青睐。一个个新型森林度假项目的落地,让南昆山一举成为龙门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初,南昆山还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经过多年发展,南昆山在森林度假方面已形成了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地位,旅游业成为南昆山的优势支柱产业。数据显示,目前,南昆山上共有民宿、酒店、农家乐近400家,旅游床位900多个,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作为环“两山”示范区的核心部分,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中,吹响了南昆山全力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冲锋号。接下来,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将继续加大力度,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环‘两山’示范区建设,有助于整合南昆山及周边地区温泉、生态、森林等资源,推动生态和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党委书记谭炳阳介绍,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等优势,南昆山要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旅游龙头,提升旅游度假品质,全力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力争打造国内一流旅游度假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不断向“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迈进。

接下来,南昆山计划进一步拓宽招商选资方向,依托自然风光优势和特色文化,大力支持以生态养生、森林养生为主的康养产业发展,一方面加快推动南昆山乌坭村美丽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南昆山七星湖月亮湾康养度假区等高端康养项目落地;另一方面,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全力打造多功能的乡村生态游,推动宜居宜游宜养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要做强做优毛茶、灵芝、竹笋、观音菜等特色生态农产品,推动南昆山大健康产业健康发展。

茶旅融合发展

打造广东首个南昆山毛茶文化体验营

在花竹社区一茶叶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茶香阵阵。“茶叶通过‘绿青改红’的方法后,市场需求量大了,价格都翻了倍。”正在炒茶的南昆山毛茶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张伟辉说,南昆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当地一种特殊的茶叶品种——毛茶。多年来,因具有不同于一般茶叶的药理功效而为品茶人所称道。现在,南昆山毛茶不仅是龙门人的养生品,也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近年来,关于旅游业如何转型升级,如何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讨论不断。当前,乘着环“两山”示范区建设的东风,南昆山生态旅游区通过推进茶旅产业链建设,以富民强村为抓手,深挖茶文化、链接茶资源、讲好茶故事、传承茶技艺,努力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探索出“茶旅融合”的新路子。

在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当地茶农在花竹社区设立南昆山毛茶文化体验营,并成立了南昆山云尖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加工、休闲旅游、餐饮、毛茶文化体验等产业。

南昆山云尖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伟良深知毛茶的市场价值和药用价值。讲起手中的毛茶,他总是滔滔不绝。他向记者介绍,合作社实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户们的生产积极性。当前,合作社种植示范基地及社员种植毛茶约2100亩,年产量约2.5吨,年产值约380万元。

“我认为合作社帮助茶农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规范、科学种植毛茶,达到增产的效果;另一方面是能够提高毛茶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达到增收的目的。”花竹社区党支部书记姚柳焕说,依托合作社,南昆山毛茶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年种植面积4000多亩,拥有一处种植示范基地,花竹社区也获评“广东省一村一品南昆山毛茶专业村”。希望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领头军作用,在当地积极带领村民科学种植毛茶,提高产量,同时也要把控毛茶质量,开拓销售渠道,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南昆山把毛茶产业作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重点产业打造,多措并举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以毛茶体验营为核心带动合作社、茶农增收致富,通过打造专属IP、完善包装设计、推行标准化种植、采摘、加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谭炳阳介绍,为挖掘毛茶文化内涵,南昆山以毛茶种植基地和民宿为主体,打造出广东首个以“南昆山毛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体验营,作为南昆山毛茶文化展示、推介、品鉴、销售的核心场所,并入选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加强市场推广方面,南昆山将常态化举办毛茶文化旅游节,通过“线上+线下”形式推广毛茶文化,打造茶产业的特色品牌。

数据显示,通过发展毛茶种植和旅游民宿产业,近年来南昆山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有些村民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毛茶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支柱之一。

如今,南昆山毛茶制作技艺已列入龙门县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南昆山毛茶入选了惠州十大手信,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喜爱。一片片茶叶,一棵棵茶树,绘就了南昆山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画卷,逐步实现了“茶旅”深度融合,铺就了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路。

当前,以“林-茶-游”“林-食-游”为抓手,南昆山还计划着力培育以毛茶、竹笋、马桗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形成“森林+旅游”发展模式,将特色种植产业融入创意旅游经济,让来南昆山入住精品民宿、领略毛茶文化、品尝地道美食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

访谈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好服务

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南昆山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为此,惠州日报记者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党委书记谭炳阳进行了专访。

惠州日报记者: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南昆山在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中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南昆山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谭炳阳: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推动生态旅游与康养产业发展、文化与生态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南昆山要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旅游业龙头,提升旅游度假品质,全力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力争打造国内一流旅游度假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不断向“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迈进,为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惠州日报记者:接下来,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将如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谭炳阳: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将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在已有交通设施的基础上,申请完善区外部道路交通系统,提高外部交通可进入性。同时,在主要景点之间和内部建设绿色慢行系统,设置共享电动车、共享单车投放点,设置接驳车,完善景区内部的交通网络。加强智慧景区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增加停车场、充电桩,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目前,我们正规划进一步丰富休闲度假产品类型,如设计开发“观光小火车”项目,串联起各社区的自然景观、山水、人文、民宿酒店等资源;持续引入社会资本对现有景点进行升级改造,不断增强游客游玩体验,以增加旅游过夜游客平均停留天数。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曾兴华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罗剑业